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手造書蘊藏文化寶藏 揭頁間讀出温度

  • 2017-09-23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郭曉韻
  • 2017-09-23

書的靈魂固然是其內容,但書本的用料、裝幀亦同樣講究,甚至背後隱藏著另一個大眾不曾 留意的故事。人手造書曾是製作書本的唯一方 法,惟機械盛行,令書本與製作環境及閱讀文 化的連結漸漸淡化。不過,香港仍有不少人以 各色各樣的方法,讓手造書重新受大眾關注。 製作講究 中西手造書大不同 手造書的製作非常講究,大至書脊形狀,小至釘裝用線,皆藏有巧思。而不同的釘裝方法亦影響書本的耐用程度。隨使用的物料、釘裝手法及書本外型,手造書分有不同種類,而本港的手造書大致可分為中式和西式, 中式手造書較為軟身,相反西方的書身則較硬,多以硬皮作封面。 細節看出地方文化與歷史 現代為方便依靠機器生產書籍,卻忽略了手造書的文 …

中醫供過於求 準醫師憂慮前景 學者:行業發展需有新思維

  • 2017-09-19
  • 新報人
  • 記者:湯銳彬編輯:陳雅筠
  • 2017-09-19

政府於 2012 年開始於港大力推動中醫,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而今年的施政報告中,亦有提及興建中醫醫院及培養中醫藥人才等政策。有現於內地修讀中醫的香港學生表示,畢業後有意回港執業。惟最近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本港中醫現時出現人手過剩的情況。有學者提出,目前市場對中醫需求未飽和,中醫市場有待調節以緩和人手過剩。 非本地學生人數難統計 過剩問題或更嚴重 食物及衛生局 6 月份公布《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顯示現時中醫人手過剩 716 人,相當於 10.4% 全職中醫。報告又指,2012 年至 2016 年, 每年平均通過執業資格試,成為註冊中醫的人數有 204 人,當中有 48%為非 …

專題

新田購物城延兩年開幕 運作疑「貨不對辦」

  • 新報人
  • 記者:李心怡編輯:陳樂彤
  • 2017-09-17

鄰近落馬洲皇巴站的新田購物城(The Boxes)計劃推遲近 2 年後,終預計於今年 8 月底正式營運,惟現時購物城與當初的規劃申請書有所出入,未有達成推動「香港製造」,以及推動初創企業及社企的意念。項目由提交申請至今,皆引起附近居民不滿,有居民批評現時的交通配套及道路規劃無法應付購物城所帶來的人潮,有區議員亦擔憂水貨客問題將加劇,影響居民生活。 商戶尚未進駐 距項目到期只餘一年   新田購物城佔地達 42 萬平方呎,預計提供 214 個舖位,據購物城的招商文件顯示,購物城內最小的舖位(316呎)月租超過 2 萬 4 千元;而較近正門的大型舖位(950呎)月租則超過 10 萬。 新田 …

專題

港吸大麻青年增 醫生:藥效存不確定性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榆編輯:朱家俊
  • 2017-09-17

近年吸食大麻的青少年人數有上升趨勢,警方於 2017 年檢獲的大麻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有吸食者認為大麻較香煙酒精「安全」,希望大麻合法化。惟精神科醫生指,吸食大麻的上癮性及致癌性仍未有確實答案。 因好奇初嘗自種大麻 不認同大麻為毒品 阿倫(化名)於 2 年前因好奇從外國網站購入大麻種子,於家中自行種植並吸食。他形容,吸食大麻後會變得懶惰、感官亦會放鬆及放大。阿倫指,吸食大麻的兩年間未曾上癮,更直言,若大麻具成癮性,他絕對不會吸食,「我想任何一個有正常社交網絡的人都不希望終日變成這樣」,強調無意嘗試其他毒品。 阿倫亦曾兼任賣家,向身邊好友兜售大麻,但後來因被捕風險大,利潤亦不高,很快便抽身離開。 …

專題

舊區重建進度慢透明度低 居民飽受折磨

  • 新報人
  • 記者:翟睿敏編輯:黃靖茜
  • 2017-09-15

市區重建局今年 6 月推出舊區重建優化政策,首次抬升受影響租戶特惠金,望紓減重建阻力,但收購速度緩慢,導致租戶被迫居於惡劣環境,商鋪停業。租戶批評當局欠清晰時間表,透明度低令居民對重建進度所知寥寥,只能無期等待。有議員認為市建局需改革其架構及運作模式,以保障居民權益。 東福項目拖延逾四年 成「無掩雞籠」環境惡劣 東京街/福榮街(下稱東福)於 2013 年 3 月起展開重建項目,至今仍未完成收購程序然而,僅隔一街的青山道/元州街,相比東福晚一年開始重建工作,收購環節已接近尾聲東青重建關注組義工阿江表示,一般收購歷時約兩年,惟東福項目現已超過四年,情況很不尋常。 市建局收購速度緩慢,居民得不到重置 …

染海無邊 新舊染業的未來

  • 2017-03-11

染布業曾是香港叱咤一時的工業,但隨著經濟結構轉型,染布業逐漸步向黃昏。然而,有老一輩仍秉承傳統機染技術,堅守染廠,染出一匹匹色澤統一、完美的布料;亦有年輕一代引入外地手染技巧,以獨門手藝染成一份份多彩繽紛的藝術品,甚至把染布活用於不同領域。傳統染師的堅持及行業新鮮人的創意,盼令烏雲蔽日的染布業重現生機。

專題

政府嚴打工廈劏房 趕絕居民無安置

今年6月,牛頭角淘大工業村的迷你倉大火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工廈違規用途,政府表示將加強執法, 取締違反契約用途的工廈單位,工廈劏房租戶將面臨逼遷、無家可歸的威脅。有團體批評,政府揚言要取締工廈劏房,卻沒有提供安置政策配套,只會令劏房租戶被逼居住於更隱蔽惡劣的地方。 記者、攝影:鍾妍 編輯:陳子楠

專題

選民求變心切 「滅黨」或歸咎「雷動」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非建制派於地區直選共取19席,比上屆多1席,但不少傳統泛民落馬,被本土派激進新丁取代,更有政黨「一席不保」。有人將結果歸咎於選前「雷動計劃」的棄保名單;亦有意見認為是選民求變心切,相信傳統泛民未來將受到更大威脅。 記者、攝影:陳雅筠 編輯:陳子楠

人物

中間黨派冀重建香港 看法迥異互質疑

今屆立法會選舉,「中間」路線組織開闢新戰線,代表民主思路出戰新界東的麥嘉晉,新思維九龍西名單中排第二位的黃俊瑯認為,中間路線是重建香港的最根本方法,兩個組織雖稱有合作空間,但兩者定位和看法存有分別。最後,黃俊瑯獲得 13,461 票,而麥嘉晉則獲得 8084 票,兩人皆落選。

人物

從雨傘運動走到議會 — 青年新政梁頌恆與黃俊傑

雨傘運動後,本土組織「青年新政」冒起,提倡港人自決。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說,「過往在政治平台、社會話語權上,年輕人永遠是不受重視的一群,而青年新政的成立正是希望打破這個現象。」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和黃俊傑分別出選新界東和新界西選區,期望走進議會,讓議會內有屬於本土派的聲音。最後,梁頌恆以 37,997 票成功當選,黃俊傑則得 9,928 票落選。梁直言嬴得比想像中「驚險」,並感謝助選團,「沒有他們就沒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