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施政報告 · 房屋】首置9成按揭樓價上限大增 學者憂引發負資產危機
- 2019-10-16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叶釗穎編輯:麥筠瑋
- 2019-10-1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由現時400萬提升至800萬元。而首次置業人士在可不通過壓力測試的情況下,仍能夠申請最高9成的按揭貸款。 而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後者可以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林鄭月娥指出,此政策旨在協助因按保上限而延遲置業的中產及年輕人「上車」。 學者:放寬額度做法合理 惟質疑上升幅度太高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治學系教授葉毅明指出,放寬首置按揭額度會令借貸成本會因而降低,能鼓勵有能力置業的中產入市,「按照目前樓價水平,400萬的按揭樓價已不合時宜,不足夠支付房價,上車樓盤較多介乎600萬至80 …
跌打制度漸趨西化 傳統手法恐不復見
- 2019-10-09
- 新報人
- 記者:王思穎編輯:張潔榆
- 2019-10-09
跌打是一門傳統中醫技術,不論跌傷、扭傷、撞傷、碰傷,香港人都會向跌打醫師求醫,醫館時常門庭若市。中醫註冊制度實施後,為跌打文化帶轉變,學習跌打由師徒制轉為學院制,有骨傷科醫師認為此舉能確保醫師質素,但有跌打師傅擔心傳統的跌打技術因此失傳。 力爭上游 與時代緊扣 在大埔廣福道遊走,一股濃郁中藥味撲鼻而來,抬頭督見「趙文發醫館」的招牌高高掛在門上。招牌有點變黑,是醫館經歷滄海桑田的痕跡,也是師傅經驗的證明。踏進醫館,環顧四周,擺有兩張被病人坐滿的長椅、一輛放滿藥酒的多層推車、牆上掛著寫有「骨科聖手」的鏡面,是傳統而熟悉的跌打醫館。 跌打醫師趙文發因一次受傷立志成為跌打師傅。他小時候因一次跆拳道練習 …
居港台灣人看反送中 見證香港動盪與不安
- 2019-09-30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林芷淇編輯:鄭詩敏
- 2019-09-30
胡育彰是一個來自台灣的異鄉人,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在2012年隻身來到香港。七年間,他見證了反國教、雨傘運動、旺角騷亂等大大小小的社會動盪⋯⋯但2019年的夏天不太一樣,急速升溫的反送中運動,讓他憶起年少的自己曾經也是「勇武派」,參與過香港特首口中的「暴動」,直面警棍與水炮車,亦深深理解何以示威者採取各種激烈行動。 然而,香港的示威,他從未主動參與,只因他認為香港的民主需要香港人自己爭取,正如台灣的民主一樣。 曾經的「勇武派」 2006年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當年20歲的胡育彰半夜接到朋友電話,得知示威者在總統府前的凱道與警察起衝突,他便立刻和朋友開車從桃園前往台北加入抗爭,「整個街道像是戰場一樣 …
由廣彩到「港彩」 彩瓷訴說香港故事
- 2019-09-28
- 新報人
- 記者:鍾嘉堯編輯:李蕊晴
- 2019-09-28
說起「雞公碗」,相信大家腦海中便會立刻浮現舊式麵檔使用的碗碟。其實公雞圖案的背後蘊含了一種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廣州織金彩瓷,又稱「廣彩」。 粵東磁廠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手繪瓷器廠,由中國大陸來到香港,至今已有91年歷史。它在迎合時代的同時,繼續堅守傳統,造就出獨一無二的「港彩」,更教出一位青年人,糅合傳統與現代,透過瓷器圖案講述一個又一個的香港故事。 中西合璧 獨一無二的「港彩」 「我爺爺、爸爸都沒有教我任何關於這行的知識,全都是靠自己看書、接觸客人、到博物館看展品去了解當中歷史。」一談起廣彩的歷史,粵東磁廠第三代傳人曹志雄先生侃侃而談。他解釋,廣彩是使用由江西景德鎮的白瓷來製作瓷器,再透過 …
補習中介核實寬鬆 導師易虛報學歷
- 2019-09-28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郭嘉晴編輯:林苑荇
- 2019-09-28
近年,不同網上補習中介提供平台讓學生和導師配對,學生和導師只須在中介網站填寫資料,就有專人協助配對。可是有補習中介公司在成功配對後,未有核對補習導師學歷,因此出現導師虛報學歷的情況,學生有機會被配對與要求不符的導師,權益受損。有律師表示,虛報學歷涉及欺詐,導師隨時墮入法網,後果嚴重。 網上登記毋須核實 中介說法前後矛盾 不少大學生會透過中介網站尋找兼職補習工作,就讀浸會大學的王同學就是其中之一。她去年在補習中介網站A填寫個人資料和學歷後,就有專人立即幫她配對,一天後便能獲得補習工作。她表示,由填寫個人資料到上門補習的整個過程中,中介從未要求提供任何學歷証明。「我登記時,中介網站A沒有位置讓我上 …
歌曲記錄歷史 音樂抗爭激勵人心
- 2019-06-04
- 新報人
- 記者:梁浩揮編輯:林浩廉
- 2019-06-04
音樂在大型社會抗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是推動抗爭者前進的動力之一。六四當年,香港有不少音樂人為在中國爭取民主的抗爭者製作歌曲,鼓勵民眾不要放棄抗爭和悼念事件中的死難者。時至雨傘運動,六四時所創作的歌曲如《自由花》,仍然為當時的抗爭者帶來心靈慰藉。六四運動30周年,有音樂人認為香港市民已逐漸淡忘歷史,希望以歌曲喚起漸被遺忘的傷痛。 青年樂隊望凝聚港人以創作傳承希望 由一群90後青少年組成的樂隊Boyz Reborn於2016年受支聯會邀請,為紀念六四運動製作了《自由之歌》。樂隊主唱Jason稱,音樂不但可以於抗爭中凝聚人心,更可確立抗爭者的身份認同,如雨傘運動中播放的歌曲全都是廣東歌,便是透過母語 …
手牽着手 打破種族隔膜-卡巴迪
- 2019-05-08
- 新報人
- 記者:鍾嘉堯編輯:林浩廉
- 2019-05-08
從「卡巴迪」三個字,你會聯想到甚麼呢?卡巴迪不是一個地方或人名,而是一項起源於印度的運動,在南亞國家極為普遍。有人類學教授將卡巴迪引進香港,嘗試讓少數族裔以自己的文化,打破種族間的隔膜,融入本地社會。 運動版「麻鷹捉雞仔」考驗團隊默契 卡巴迪在南亞國家極為流行,香港人對此運動卻十分陌生。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鄧偉文,在研究少數族裔問題時留意到卡巴迪這項運動。鄧偉文曾研究居港尼泊爾人的濫藥情況,開始思考怎樣在香港推動種族共融,因為做好這方面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問題。有一次,他參與了中文大學人類學學系的「多元文化行動計劃」,計劃嘗試與香港少數族裔合作推行活動,從而推動種族共融,減少他們在香港社會 …
畫流浪貓狗的一雙眼睛—利慧玲
- 2019-05-07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趙苡彤編輯:尹海澄
- 2019-05-07
你有否試過細看動物的一雙眼睛?還是事事彷佛一瞬即逝的現代生活,已令你忘卻動物的生命力?一次在南非的義工經歷,讓藝術家利慧玲細看野生動物的每一雙眼睛,感受到牠們不能言傳的情感。回到香港,她為收容中心的動物畫畫,筆尖沾上顔料,想像牽引著手,她勾劃出流浪貓狗雙眼中的期盼,希望為牠們早日覓得好主人。 南非收容所當義工 與動物建立深厚感情 畫室內,利慧玲是一個充滿藝術氣質的導師,頭戴米白色畫家帽、穿着佈滿顏料的圍裙,正在耐心地教導她的學生;畫室外,她是一個勇敢又不懼艱苦的女生。2017年1月,她曾遠赴南非一間動物收容所擔任照顧動物的義工。南非對她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義工工作亦不如想像般容易,當中最 …
代寫服務「槍手」學歷難辨 買賣雙方涉欺詐
- 2019-05-05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張潔榆編輯:麥筠瑋
- 2019-05-05
社交平台上有針對大學生的收費代筆服務,完成一份功課的價錢由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服務由俗稱「槍手」的代筆寫手為各式論文操刀,買家甚至可要求寫手完成上萬字的畢業論文。代筆服務常以「外國人寫手團隊」、「三大畢業生」、「不成功不收費」等作招徠,惟代筆質素、寫手的學歷和寫作能力均難有保證。有律師表示,代寫功課買賣雙方均涉欺詐,學生隨時墮入法網。 賣家無法提供學歷證明 寫手質素難保證 本報記者在社交平台Instagram,向一間提供代寫服務的網店查詢,希望了解服務的內容和收費,以及測試寫手能否提供學歷證明。記者佯裝買家,要求寫手於一星期後把一份字數約為1000字的法律個案研究功課交給記者,收費是950元。 …
木屑紛飛下的少年 一雙手自主人生
- 2019-03-30
- 新報人
- 記者:石欣桐編輯:梁浩揮
- 2019-03-30
在香港仔石排灣,紅磚綠樹的蒲窩青年中心,隱約傳來「嗞嗞」的鋸木聲。工房裏木屑紛飛,只見兩位年青人帶着護目鏡和口罩,全神灌注地用電批鋸開木板,為他們的新發明作好準備。二十出頭的陳瑞富和單清嵐是「仝匠」的成員,二人同在工藝中找到一種力量,嘗試打破社會設下的各種定義,在不重視工科的香港,以無窮創造力闖出一片天空。 獨愛科普書 從不懂「段意」 午飯時段,坐在茶餐廳,蒲窩青少年中心的社工蔡恒輝笑說這是「仝匠」工作後常來的地方。蔡身旁是今年20歲的陳瑞富,一幅老實憨厚的樣子,有個趣致的花名叫「睡褲」,是「仝匠」其中一位核心成員。吃了一口咖哩焗雞扒飯,陳熱切地談起了一本書《如何建造時光機》,書中相當仔細地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