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港聞

超級血月引人流 市民聚海濱賞月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5-26

  今晚迎來本年第二次「超級月亮」,同時能看見「血月」。大批市民傍晚到西灣河海濱公園靜候月食開始。有市民認為「超級血月」難得一見,而且適合一家人來觀賞,為疫情下的生活帶來一點歡樂。       月全食晚上7時09分開始,到7時28分結束。攝影愛好者50歲的邵先生指「超級血月」是特別的天文現象,碰巧西灣河海濱公園是其中一個最佳觀賞地點,對於居住港島的他十分方便。他又說:「能不能拍下漂亮的月食,要注意背景的光度。」     居住在西灣河的45歲簡小姐說:「很難得可以見到香港人一起聚首一堂。」她認為觀賞「超級血月」讓港人共建集體回憶,且適合 …

港聞

中大研究:推算有2萬人曾感染新冠病毒未被發現 兩款疫苗均可產生抗體

  • 新報人
  • 記者:張家禧編輯:林穎茵
  • 2021-05-26

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招募4千多人做調查,找到6人有新冠病毒抗體,但自己不知道曾受感染。中大推算這類隱性患者全港最多有近2萬人,佔香港整體人口約0.3%,不過比例相較外國低,證明本港做的檢測及追蹤源頭有效。團隊研究又證實,本港注射的兩款新冠疫苗,市民接種後均驗出有中和抗體,證明疫苗具保護作用。 研究:本港隱性患者比例較外國少 中大團隊去年4月招募4,198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有6人的血清存有「免疫球蛋白G抗體(IgG)」,即曾感染新冠肺炎。經統計學調整,推算出本地這類新冠隱性感染者約有2萬人,本港現時有過萬人確診,隱性與確診個案的比例為2:1 ,相較於其他國家,如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低,當地的 …

港聞

特首民望微升至30.8分 四成人給零分

  • 新報人
  • 記者:龍德文編輯:王春媚
  • 2021-05-25

香港民意研究所今日公布特首和政府最新民望,特首林鄭月娥評分為30.8分,比上次調查微升0.3分,民望繼續維持低位,逾九成受訪者認為現時限聚令過緊。 香港民研5月17至21日以電話訪問1004人,調查特首和政府的最新民望。特首林鄭月娥評分是30.8,有40%受訪者更給予零分。支持率比上次調查上升1個百分點至18%;反對率則由71%下降至68%,民望淨值為負50個百分點,較上次調查上升4個百分點。 至於對特區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均較上次調查下跌,市民對政府的滿意和信任淨值分別為負46和負22個百分點。有17%市民對特區政府表示滿意;而對政府不滿意的市民則有63%,比上次調查上升3個百分點,是202 …

港聞

調查:每6個幼童1個有視力問題 九成遲發現延誤治療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編輯:王春媚
  • 2021-05-25

香港兒童越來越早需要配戴眼鏡,有調查發現,一成六2至6歲幼童視力有問題而需要配戴眼鏡,不過約九成家長未能及早察覺,學童未能適時配戴眼鏡矯視。 香港兒童視力篩查及教育中心早前為4,832名2至6歲兒童做視力檢測,發現有16.1%學童因為散光、近視、屈光參差或斜視問題而需要配戴眼鏡矯視。當中,超過五成的近視兒童患有200至500度的中度近視。當中絕大部分家長在檢測後才發現兒童視力問題。中心指,有個案小朋友到公園不敢與人玩耍,只會拉扯母親衣服,家長以為孩子患有自閉症,後來檢查才發現原來小朋友左眼有600度近視。 註冊視光師陳家豪指,低齡兒童患有視力問題在於先天因素為主。調查亦發現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 …

港聞

八大七成研究國際卓越 教資會指有責任提醒院校推展國安法

  • 新報人
  • 記者:王愷澄編輯:王春媚
  • 2021-05-24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公布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結果,八間資助大學約一萬六千多個研究項目中,有70%被評為「國際卓越」或以上,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形容結果「非常理想」,並強調教資會有責任提醒大學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 國安法訂明,特區政府應透過學校展開國家安全教育,被問到國安法教育應否列為大學必修科目,唐家成表明大學不應處理政治問題,但教資會有責任提醒學校相關要求,實行方法則由校方自行決定。至於國安法會否影響日後的評審工作,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並沒有正面回應,僅指出評審小組有七成為海外專家,受國際認證,以審視學術水平為主。 另外,多間大學相繼要求或鼓勵師生接種新型肺炎疫苗,否則或要定期檢測,唐家成表示尊 …

港聞

全港學校恢復面授半天課 學生指回校上課可幫助學習

  • 新報人
  • 記者:盧芍霖編輯:王春媚
  • 2021-05-24

本港疫情回穩,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今日恢復全校面授半天課,有學生指回校上課對學習更有幫助,有家長就擔憂復課後疫情再爆發,會叮囑子女做好防疫措施。 早上在屯門多間學校門外,不少學生像往常一樣匆忙地上學,在酷熱天氣下背著書包,更顯吃力。學校已有多個月未能全校一起回校上課,被問到復課感受,同學皆認為面授課堂得著更大。就讀中三的伍同學表示:「不能像以往網課那樣輕鬆,但學到的知識會增加。」小六的黎同學亦表示回校感覺更良好。 本港近日再出現源頭不明個案,學校的防疫措施沒有鬆懈,校門外設有體溫計,學生進入校園前要量體溫,亦要用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有學生表示不擔心全面復課會增加傳播風險,學校有要求同學每日填寫體 …

港聞

護老院疫下拒探訪 長者嘆隔門相見:「像探監」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DMC
  • 2021-05-23

記者:鄭敏婷、任子羿、舒經緯、吳嘉詠、馮子珊   疫情反覆,護老院一直禁止探訪。即使是家屬,亦只能到院舍門外與長者隔門相見,有長者直言:「像探監。」   現時居於私營護老院的林婆婆以電話形式接受訪問。她理解院舍禁止家屬親身探訪是無可避免,但因無法外出與親友相聚,感到難過。她認爲:「在護老院困著很辛苦,沒有自由,感到很鬱悶。」 問及「隔門共聚」是否能夠慰藉思親之情,林婆婆說成效不佳:「情況就像探監一樣,家人無法長時間暫在門外陪伴(自己),只能隔著門見面。無法跟家人親身接觸,只能看電視、呆坐渡過一天。」 林婆婆的女兒吳女士則表示,現時雖未能親身前往院舍探訪家人,但明白 …

港聞

Art Basel 2021香港展:藝術遇上疫情 融入本土意識

  • 新報人
  • 記者:尹寶盈編輯:林穎茵
  • 2021-05-22

  一年一度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2021已於五月二十一日開幕,為期三日。本年度「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因應疫情,首次加入數碼形式展示,同時於線上線下舉行。巴塞爾藝術展與往年一樣,囊括各地頂尖藝術家名作品。 是次展覽分五個展區,包括:「藝廊薯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及「藝文出版」。 藝術作品加疫情元素引共鳴 疫情影響各大小藝術展會,藝術品同時反映疫情下的生活。內地藝術家章燕紫創作《口罩系列》,以多個不同色彩設計的口罩展品,向大眾訴說疫情之下各地都有不同難關,大家都需要面對不同難題,從而產生共鳴,鼓勵一起經歷這個難關。 本地藝術家:以藝術反映社會狀況 是次展會有 …

港聞

綠置居今派表 多名市民心儀啟鑽苑大單位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林穎茵
  • 2021-05-21

新一期綠置居於今日(21日)開始派表,有市民未到9點已到場。多名市民都表示希望購入啟鑽苑單位。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梁文廣指,估計啟鑽苑銷情「非常之好」。     居住慈雲山的蕭生指,之前已經申請過兩、三次綠置居,但選樓次序較後,只有梅窩選擇,他擔心兒子上班會不方便,最後放棄了。蕭生今次希望抽中啟鑽苑最大的單位,可以和兒子和姪子一起居住:「那裡(啟鑽苑)有地鐵,方便很多。」被問到如果不是480呎的大單位,會否放棄選樓時,蕭生立即回答「不要。」預算方面,蕭生表示:「都沒有辦法,她(房委會)說多少就多少。」     從事服務行業的陳女士指自己一大早從元朗洪水 …

港聞

新冠肺炎部分患者肺功能只有三分一  康復者只需接種一劑疫苗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林穎茵
  • 2021-05-20

本港累計有過萬宗新冠肺炎確診,醫院管理局跟進康復者情況,指有三至四成患者,出院時肺功能下降、部分只剩下三分一功能。醫管局又指有徵狀的感染者、抗體水平比無徵狀者高,康復者只需接種一劑疫苗,抗體已遠高於未感染人士接種兩劑疫苗。     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指,院方會於2-12週內持續跟進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包括提供驗血肺功能檢查、步行距離測試等。其中發現第一波年紀比較大的患者肺部情況較嚴重,於肺功能測試中有三至四成人肺功能下降,部分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一,其餘患者大致情況良好。截至2021年4月,瑪嘉烈醫院完成215次肺功能檢查,佔病人總數16.3%,發現有45.5%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