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港聞

理大研發新型納米材料幫助治療腫瘤 增病人存活率

  • 新報人
  • 記者:龍德文編輯:王春媚
  • 2021-05-31

香港理工大學成功研發新型仿生納米材料,實時追蹤腫瘤發展及治療過程,並能結合免疫療法及光熱治療,增加癌症患者存活機會。 研發團隊設計的新型仿生納米材料,採用了超薄的「鐵磷硒」,上面附載用於免疫治療的抗PD-1多肽,再由腫瘤細胞膜包裹,經注射進入人體治療癌細胞。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系盧煒森博士指,納米材料外圍由腫瘤細胞膜包裹,更能接近腫瘤癌細胞。鐵磷硒本身具備光熱轉換功能,可以透過近紅外線照射產生大量熱能,直接將腫瘤細胞殺死。光熱同時可以促進免疫治療,達至協同效應。 仿生納米材料有三種成像功能,能協助準確追蹤和定位腫瘤位置,同時觀察及治療腫瘤,達到「診療一體化」。 研究團隊以有皮下結腸癌的小鼠 …

港聞

年輕一代欲移居 香港不再自由?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DMC
  • 2021-05-31

香港近年政治環境動盪,令不少港人萌生移民意欲。我們訪問了多名年輕人,細說他們遠走他方的原因,以及離鄉別井的思緒。 記者: 司徒國成 張家禧 張栩安 劉芷昕 尹寶盈 (圖片來源:Prostock-studio) 「希望有機會能回到香港,始終離開得太倉猝,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未好好道別的人,有太多東西要梳理。」 今年二十歲的「小希」(化名),因為是當時其中一名理大圍城登記資料離開的示威者,怕被政府「秋後算賬」,而選擇離開香港,到訪英國。提及離開過程時,他形容為「困難重重」,例如要提前準備過境時的問題,以防有任何懷疑,又要刻意先到德國再轉乘到英國,避免行蹤被暴露。 小希表示,縱然寄人籬下,但仍然心繫港 …

港聞

社運後的學生會陷入困境 歷任學生會幹事面臨挑戰

  • 新報人
  • 記者:鄧文滔、黃詠薇編輯:羅敏妍
  • 2021-05-30

自2014年香港發生「佔領行動」後,各大學的學生會便與社會運動畫上了等號。隨著「佔領行動」的結束,香港社會的政治氣氛明顯減退,學生會亦只能重新投入校務,為校園内的學生提供服務。不過,2016¬¬年旺角衝突事件的發生、以及隨後的立法會宣誓風波,又令大學學生會重回社運軌道,並不時公開發表聲明,表達其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和立場。 反修例運動在2019年爆發後,香港各大學的學生會更成為運動的「風眼」,部份在任的學生會幹事積極發聲,一些學生會「老鬼(即前學生會幹事)」亦以新的身份再次參與社運。在反修例運動結束後,在歷任學生會幹事中,有人選擇流亡海外、有人本來想改變校內制度,但現在卻要爲了完成學業而被迫遵從制 …

港聞

身兼父職的設計師Jeffrey Yeung: 以「小誌」表達自我回應社會

  • 新報人
  • 記者:高諾恆、莊紫珊編輯:趙婉婷
  • 2021-05-29

Jeffrey Yeung配戴黑色口罩、黑色鴨嘴帽,再配上掛在帽子上的透明眼鏡,還有左手前臂上的紋身,正是一般人眼中的「型格」的設計師形象。衣着冷酷的他,說起話來卻是個離不開自己妻兒的溫暖。身兼工作和父職的他,一向喜愛進行小誌及拼貼製作,從2014年起,他才正式開始創作「小誌」至今。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愈演愈烈之際,Jeffrey亦有把社運元素加入其作品之中,但他並無意在作品中加入任何本土或社運的寓意,反而認為小誌只是記錄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表達自我的渠道。 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小誌」 因自由而迷上 「小誌」是「書」的雛型,以拼貼、繪畫、寫作、攝影、剪裁等方式組成,內容和形式不受限制,人們可自由 …

港聞

屯馬綫6月27日通車 宋皇臺等4站出入閘享車費優惠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王春媚
  • 2021-05-28

港鐵屯馬綫將於6月27日全線通車,到時兩個新站土瓜灣、宋皇臺站,以及何文田及紅磡站新月台會一併啟用,土瓜灣及宋皇臺過海往中環只分別需20及24分鐘。通車初期至年底,使用成人八達通來往顯徑站、啟德站、宋皇臺站和土瓜灣站可扣減$1,其他八達通則扣減$0.5。 長達56公里的屯馬綫共設有27個車站,包括6個轉綫站,繁忙時間約每3分鐘一班車,總行車時間需73分鐘,為全港最長的鐵路綫。港鐵表示於通車後列車會有新的時間表,但頭班車時間將維持不變。紅磡站的屯馬綫新月台將於6月20日啟用,屆時東鐵綫的乘客需要由現時的東鐵綫月台,前往新的屯馬綫月台轉車。   通車有車費優惠 較巴士略貴但車程縮減 &n …

港聞

十一遊行案10名被告判監14至18個月 單仲偕蔡耀昌緩刑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王春媚
  • 2021-05-28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李卓人等10名泛民主派人士,被控前年10月1日煽惑他人參與及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等罪,各被告早前已承認控罪,今(28日)於區域法院分別判囚14至18個月,其中只有單仲偕及蔡耀昌獲判緩刑。法官胡雅文指,判決需有阻嚇力才能維持公眾秩序,即時入獄是唯一合適選擇。 四名被告包括陳皓桓、李卓人、梁國雄和何俊仁,承認組織及煽惑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均判入獄18個月。 其餘六名被告黎智英、楊森、何秀蘭、吳文遠、單仲偕及蔡耀昌,承認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罪,吳文遠及蔡耀昌另外承認一項明知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全部人判監14個月,其中只有單仲偕和蔡耀昌獲緩刑兩年。連同早前 …

港聞

屯馬綫料一個月後全線通車 市民:省時但車費增,用錢買個方便

  • 新報人
  • 記者:尹寶盈編輯:林穎茵
  • 2021-05-27

據了解屯馬綫預計於6月27日全線通車,政府及港鐵最快明天(28/5)公布安排。宋皇臺、土瓜灣、何文田及紅磡站投入服務後,乘客將可接駁到觀塘綫、東鐵綫等多條鐵路,亦可以較短時間由九龍直達新界東、西。有市民指會轉乘較貴的屯馬綫,亦有市民選擇繼續乘巴士或小巴。 九龍城居民:較貴亦會使用 屯馬線全綫連接馬鞍山綫至西鐵綫一帶,共有27個站,當中包括位於九龍城的宋皇臺站。有九龍城居民指,現時多以小巴及巴士出入,但宋皇臺站開通後,會轉為乘搭港鐵。 平日往返九龍城及觀塘區工作的謝小姐說:「車程較快會選擇地鐵,巴士的班次很難預。」她說自己會考慮車程時間及班次,如果屯馬綫通車順利,即使較貴也會選擇乘搭地鐵,「買個 …

港聞

立會三讀通過《完善選舉制度條例草案》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27

立法會以40票贊成、2票反對,三讀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投反對票是陳沛然和鄭松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示,感激大部分議員支持修定案,包括歡迎將資審會人數上限由5人加至8人,並委任非官守成員,和同意立法會及特首的修定案,而各項修正案已獲得法案委員會支持,讓愛國者治港得以落實。他又指,通過修定後,政府在未來十個月將要籌備三場重要選舉,會嚴格按照新修定規例做好各方面安排,「會確保選舉在公平、公正、誠實、廉潔的情況下進行。」  

港聞

立法會二讀通過完善選舉條例草案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27

立法會以40票贊成、2票反對,二讀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多名建制派議員支持修定,僅陳沛然和鄭松泰投反對票。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指,完善選舉制度是中央會打出一套組合拳,將來應修定23條立法和優化區議會職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指,香港的黑暴風波是以美國為首的勾結,與香港叛亂分子兩者內外勾結,強調「這是失敗、永遠不會成功的顏色革命。」他亦表示議會容許守法的反對派,但不容許他們推翻國家。   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則指反對派近年變本加厲,讓官員無法執政,相信修例能提升政府管治效能。她又反駁有人認為修訂後民建聯有機會失去一半議席,她指:「通通 …

港聞

超級血月引人流 市民聚海濱賞月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5-26

  今晚迎來本年第二次「超級月亮」,同時能看見「血月」。大批市民傍晚到西灣河海濱公園靜候月食開始。有市民認為「超級血月」難得一見,而且適合一家人來觀賞,為疫情下的生活帶來一點歡樂。       月全食晚上7時09分開始,到7時28分結束。攝影愛好者50歲的邵先生指「超級血月」是特別的天文現象,碰巧西灣河海濱公園是其中一個最佳觀賞地點,對於居住港島的他十分方便。他又說:「能不能拍下漂亮的月食,要注意背景的光度。」     居住在西灣河的45歲簡小姐說:「很難得可以見到香港人一起聚首一堂。」她認為觀賞「超級血月」讓港人共建集體回憶,且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