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港聞

【林鄭稱有信心解決房屋問題】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黃樂穎、何琛然
  • 2021-10-07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指在十年房策下,公營房屋單位完全達標,更預計未來25年會有超過100萬個公私營單位落成,相當於現時房屋總數近四成,有信心可徹底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 記者:黃靖文 編輯:黃樂穎、何琛然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施政報告2021 #房屋問題

港聞

【發展北部都會區 盡釋放土地潛力】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 2021-10-07

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範圍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落馬洲等,規模達香港土地面積近三成。預料可容納250萬人居住,以及提供65萬個就業機會。林鄭月娥表示出售土地將有盈利,又會發行債券融資,不擔心會構成財政壓力。 記者:林枝清、張瑜瑤 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新界東北#北部都會區#洪水橋#祖堂地#市區重建

港聞

【林鄭稱有信心解決房屋問題】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黃樂穎、何琛然
  • 2021-10-07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指在十年房策下,公營房屋單位完全達標,更預計未來25年有超過100萬個公私營單位落成,相當於現時房屋總數近四成,有信心可徹底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 記者:黃靖文 編輯:黃樂穎、何琛然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施政報告2021

港聞

【政黨意見不一 批評受眾非港人】

  • 新報人
  • 記者:龍德文編輯:李嘉希、申詩煒、羅添盈
  • 2021-10-07

不同黨派對施政報告反應各異,民主黨批評報告未有確切處理香港問題;而工聯會則認為報告對香港未來願景帶來新思維。 記者:楊桂馨、龍德文 編輯:李嘉希、申詩煒、羅添盈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施政報告2021 #民主黨 #工聯會

港聞

【2021施政報告】關注老人團體: 合併長者生活津貼治標不治本 需完善安老政策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姚超雯編輯:謝逸萍
  • 2021-10-06

  林鄭月娥今(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宣佈將在明年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下稱「長生津」),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居港滿一年的合資格申請人可領取高額津貼。有長者認為合併長生津仍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另有不合資格的長者希望政府可放寛資產限額。老人權益中心主席張繼炳指,安老津貼政策欠前瞻性,受惠長者人數有限。 現時申領普通長生津的單人資產限額為36.5萬 ,67歲的梁婆婆現租住在58年樓齡的私樓,即使政府放寬申請長生津的資產限額,惟她不符合申領津貼資格。她現時每月需繳付7000元房租,以及約4,500元的生活費,目前單靠儲蓄只勉強應付生活開支。「政府應該幫助 …

港聞

【2021施政報告】未來十年建33萬公屋  研究重建西環邨及馬頭圍邨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倪禮碧、張詩朗
  • 2021-10-0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提到,已覓約350公頃土地以興建級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預料會將出現「頭輕尾重」的房屋現象,指逾30萬個單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5年落成。林鄭月娥亦提出,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是合適遷置資源,具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單位,正研究重建該兩個樓齡約60年的舊屋邨,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範圍,以興建更多公營房屋單位。 為了加快公屋供應,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簡稱:房協)將會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而房委會亦會在合適項目採用新的採購模式,引入承建商一併負責進行房屋設計及建造,以壓縮建屋程序。 另外,私營房屋方面,林鄭稱爭取在未來10年準備約170公頃土地,透過售地或鐵路物業招標, …

港聞

【2021施政報告】擬重組政府決策局 推動決策工作及專職專責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倪禮碧、張詩朗
  • 2021-10-06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宣布,將重組政府決策局以便施政。她提到,將分拆運輸及房屋局、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及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 林鄭月娥指,未來將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統籌目前由民政事務局負責的文化事務,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下的創意產業和旅遊事務,把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其次,運輸及房屋局進行分拆工作,新設的運輸局可獨立處理運輸基建、公共交通服務和交通管理,同時促進物流業發展、鞏固及提升香港在國際航空的樞紐地位。另外,從房屋局分拆出、負責土地發展和工務的發展局,以加快本地房屋用地供應。 林鄭月娥亦建議,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 …

港聞

監警會提52項建議警方落實過一半 近半「反修例事件」相關投訴無法追查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梁沅婷
  • 2021-09-28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 ( 下稱:監警會 ) 今 ( 28日 ) 召開公開會議,報告涉及警方在「反修例事件」執法時的投訴,及警方落實監警會所提出的52項建議。監警會指,截至今年8月31日,投訴警察課一共接獲1948宗涉及「反修例事件」的投訴,其中617宗為需匯報投訴。 今年5月新上任的監警會主席王沛詩在會上匯報指,去年監警會向警方提出共52項改善建議中,警方已落實37項建議,並推出69項新措施。監警會秘書長(署理)梅達明相信,若完全執行目前的建議,讓警方更針對性地處理未來大型公眾活動中所出現的狀況。 就投訴警察課處理「反修例事件」衍生的投訴。,梅達明指,截至今年8月31日,投訴警察課總共收 …

港聞

民主黨授權中委會制定甄選程序 羅健熙:未有人表達強烈參選意欲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編輯:盧穎彤
  • 2021-09-27

民主黨昨(26日)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討論是否派人參選年底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會後交代指,會員決定將授權黨內中委會處理參選事宜,並將制定甄選程序,容許有意參選人士報備。他續指,若有黨員有意參選,會再次召開會員大會討論,讓黨員向報名者進行質詢,決定是否讓其代表民主黨出選。羅坦言,如沒有人向中委會報名,會員大會亦將不會發生,更代表民主黨將不參與今年立法會選舉。 對於日前提及在九月下旬便能落實參選決定,羅健熙表示,他留意到現時黨內主流意見是「因為無人參選,所以不用現在作決定」。又指,透過中委會處理提名是黨內共識,預計中委會在未來一星期召開會議討論報名機制。 被問及黨內參選意欲,羅指現時未有黨 …

港聞

【 2021選委結果終出爐 狄志遠成唯一非建制派 】

  • 記者:林俊豪編輯:林穎茵
  • 2021-09-20

2021 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結果於早上近8時(20/9)終完成點票出爐,40個界別分組當中13個需要進行投票。是次總選民登記人數為4889人,4289人出席投票,投票率約90%。社福界最後以抽籤,選出唯一非建制候選人狄志遠。狄表示有信心代表社會上另一重聲音,無需過分憂慮非建制派在選委會內執行力不足的問題。 點票環節阻滯重重 四千選票點至翌早 選委會選舉昨日6時結束投票,本來安排晚上8時開票箱,預期晚上10時有第一個界別結果,晚上約12時完成點算4380張選票;然而,意外地到凌晨1時都未有任何一個界別有結果,最終到翌日早上7時半才完成所有點票工作。 在灣仔會展中央點票站,有選委公開及私下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