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政

教局擬設基本法檢視工具 恐教學為名監察為實
- 2017-01-12
- 新報人
- 記者:鍾卓瑜編輯:新報人
- 2017-01-12
教育局今年擬推出「《基本法》規劃及自我檢視工具」,供中小學自我檢視及評估有關基本法的課程安排,引起教育界人士擔憂政策背後蘊含政治目的,當中有關教學及老師培訓的時數更備受爭議。有通識科教師表示,局方過往所出版的《基本法》教材偏頗,認為教師有責任為內容把關,保持中立。 抽《基本法》教學設工具 教協質疑具政治目的 將新增的檢視工具,要求學校填寫三份表格,包括「《基本法》教育時數」、「學與教資源運用及評估」及「校長/教師參與《基本法》教育培訓的情況」,目前並未公布詳情,惟消息一出,引來教育界密切關注。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雖然動機是協助學校規劃,但似乎有隱藏目的」,擔心教育局 …

紓緩治療缺資源 港談「好死」成難事
- 2017-01-11
- 新報人
- 記者:冼康琳編輯:新報人
- 2017-01-11
《經濟學人》於2015年發表第二份死亡質量指數,分析80個國家及地區的病人善終質素,香港僅排第22位,遠遜鄰近地區、排名第6的台灣。報告指本港紓緩治療服務不足,有學者認為本港該類服務大多局限於末期癌症病人,不少非末期癌症病人及慢性疾病患者「不得好死」。曾經接受紓緩治療的病人稱,紓緩治療可對病人的照顧「相對人性化」,讓其可「活好」最後的人生路。 紓緩與傳統療法並存 助解身心靈問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資料顯示,紓緩治療並非以延長末期病人的壽命為首要目標,而是側重改善病人的生活素質,減輕病人肉身的痛苦和情緒困擾。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陳裕麗解釋,「傳統醫學看待病人如同一個機器,病人身 …

美麗動人 只需一「線」──古法線面
- 2017-01-08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陳雅筠編輯:新報人
- 2017-01-08
線面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等地去除面毛的傳統方法,2014年,更被選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前,食環署有意發牌予街頭線面師,卻遭區議會以發牌標準未完善為由反對,有街頭線面師認為此舉對保存此傳統工藝有一定打擊。11 月 26 日傳來好消息,屯門區議會通過發牌給 3 位線面師。 視線面為娛樂 以一線闖天下 線面師梁太的店舖位於上環,開業至今已有 20 年。店內裝潢以懷舊風格為主,如櫃上擺放著舊式包裝海棠粉、木製坐椅及天花上的吊扇等。現年 58 歲的梁太在內地出生,6 歲時已開始跟隨母親學習線面,起初她只視這種傳統工藝為兒時玩意,「小時候沒有電視、玩具,於是線面就成了我的一種消閒娛樂,有空就會幫朋友 …

性罪行查核力度不足 立法遙遙無期
- 2016-12-31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端編輯:新報人
- 2016-12-31
早前註冊社工、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被揭發曾捲入 3 宗涉嫌非禮或性侵智障女院友的風化案。11 月再有一名女事主向警方舉報張健華,聲稱就讀小學期間多次遭其非禮。一連串事件,引起社會對性侵犯的關注。有社福團體批評,現行的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下稱查核機制)不足以保障弱勢人士,促請政府盡快立法強制僱主及僱員申請查核,同時擴大僱主的查核範圍,例如現職僱員亦需接受查核 。 非強制性查核 僱員或拒絕要求 現行的查核機制列明,聘請僱員從事與兒童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有關工作的僱主,可要求準僱員或將會續約的僱員申請查核,至今已實施 5 年。僱主可得知僱員「有」或「沒有」查核機制列表所載的性罪 …

通風廊建 34 層居屋 北角恐再現屏風樓
- 2016-11-30
- 新報人
- 記者:陳雅筠編輯:新報人
- 2016-11-30
規劃署於 2008 年提出降低前北角邨的住宅項目發展規模,又稱會保留 3 條通風廊以改善東區的屏風效應,其中電照街、琴行街及書局街通風廊寬度達 50 米,而擁有籃球場及小型五人足球場的電照街遊樂場更是附近居民的主要休憩場所。當年政府為通風棄高樓,現屆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打算通過改建電照街遊樂場為 34 層高的居屋,新增 240 戶「黃金劏房」。 城規會今年 8 月 5 日宣布修訂《北角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於最新的北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8/25 中,渣華道、電照街及馬寶道交界的電照街遊樂場由「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被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作住宅用途。 …

罕見病政策支援遠遜多國 僅少數患者獲藥物資助
- 2016-11-29
- 新報人
- 記者:官琳編輯:新報人
- 2016-11-29
香港的罕見病政策和支援一直落後多國家地區,政府未設立相關數據庫,只有 6 種罕見病的藥物被列入藥物名冊內並能獲得資助,有患者因負擔不起昂貴醫藥費而放棄治療。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批評,政府仍未意識到有關議題的重要性,漠視聯盟提出的訴求。 兩腎長滿腫瘤 待標靶藥列入藥物名冊 池燕蘭是結節性硬化症(TSC)患者,兩個腎長滿腫瘤,肚子日漸脹大,尿頻情況日益嚴重。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遺傳病,患者多個器官會持續長出腫瘤,大部份病人會經常抽筋,亦有病人智力受損。不過她現時並無接受治療,因 10 年在公立醫院診症時獲得在公立醫院診症時醫生明言 :「換腎也輪不到你,萬一腫瘤爆了就去急症修補」的回應,令她 …

酒店賓館供應過剩 政府發牌制度過時
- 2016-11-25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梁燕美編輯:新報人
- 2016-11-25
近年訪港旅客人數持續下跌,截至今年 9 月,整體旅客人次仍比往年低。旅遊業持續低迷,惟未來數年仍陸續有酒店落成,亦有越來越多工廈向政府申請改裝成酒店或賓館。現時政府發牌制度並沒有考慮現有酒店及賓館數目,有賓館負責人批評,政府統計酒店及賓館入住率的數據未能代表業界實際情況。 酒店賓館供過於求 掀減價戰吸引遊客 近年本港旅遊業步入寒冬,旅客人數不斷下跌,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顯示,2016 年 8 月份的訪港旅客人數比去年同期下跌 9.4%(見圖表一),過夜旅客人次亦錄得 6.5%的跌幅(見圖表一),而本年度首8 個月過夜旅客只有 1700 多萬人次,比去年同時段低1.8%。雖過夜旅 …

工廈公屋無人問津 計劃無助加快公屋輪候
- 2016-11-24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莫詠儀編輯:新報人
- 2016-11-24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 2013 年將二級歷史建築「柴灣工廠大廈」改建 為公屋項目,並命名「華廈邨」,提供約 187 個公屋單位,惟今年 7 月中 預配單位至今,只有 30 戶接受編配。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原因與屋 邨居住限制多有關,批評政策無助舒緩房屋短缺問題;有學者分析,從華廈邨反映工廈改建公屋成效低,將來再發展的可能性不高。 歷史建築住屋限制多 僅租出 30 伙 為顧及文物保育價值,政府除了保留柴灣工廈原有 的 H 型建築外貌及「柴灣工廠邨大廈」的油漆字樣,單 位設計亦有不少限制,包括只能採取開放式廚房設計、 不可加任何間隔磚牆或模板間隔牆等,室內亦沒有對流 窗,只能靠露台通風。關注 …

電工牌難申請欠監管 工人無牌照開工
- 2016-11-20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梁燕美編輯:新報人
- 2016-11-20
過去有水電學徒於地盤因觸電發生致命工業意外,令人關注電力工程及工人安全問題。事實上,有任職多年的裝修工人表示,行內沒持有電工牌進行電壓工作的做法甚為普遍,因所須之工作證明並不容易申領。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機電工作環境千變萬化,容易發生工業意外,一旦聘請不合資格人士,僱主及僱員均須承擔風險。 無電工牌工作普遍 工人稱政府無監管 成哥(化名)是一位持有「建造業工人註冊證」及「平安卡」合資格裝修工人,並在2010年考獲「建造業技能測試合格證明卡」,行內俗稱「師傅牌」。由於成哥並沒有受建築公司長期僱用, 所以平時他會以「散工」身分,幫行家打工,每天平均可賺取超過1000元工資。有時亦會幫鄰居、熟人進行家 …

禁政治立場影響學術自由 難定義「中立」
- 2016-11-11
- 新報人
- 記者:顧志恒編輯:新報人
- 2016-11-11
擁有41間中小學的辦學團體保良局早前推出教職員行為守則,禁止教師以學校及私人通訊平台發放政治立場訊息。較早前寶血會及東華三院亦曾表明所屬學校要政治中立,不得推廣政治訊息。教育界人士擔心在連串事件下,言論及學術自由會受到衝擊。 今次發出的行為守則除了專業操守、防止賄賂及版權法等範疇的指引,更特設一欄講述「政治立場」,指明「教職員不應透過私人通訊平台,向學生發放涉及政治立場或取態的訊息,以免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判斷。」違規者可遭紀律處分,甚至終止職務。 守則剝削老師自由 進步教師同盟副召集人陳為建指,事件反映學術及言論自由正在收窄,原來可以理性討論的時事卻被「上綱上線」,形同「自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