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港聞

【 本港新增11宗新型肺炎個案 中環滙豐總行關閉 】

  • 新報人
  • 記者:蘇雯慧、梁潔瀅編輯:蘇雯慧、梁潔瀅
  • 2021-03-17

本港今日新增11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8宗本地,其中2宗源頭不明。有員工確診的中環滙豐總行大廈要關閉。當局設流動採樣站,為須接受強制檢測員工檢測。 記者:梁潔瀅 蘇雯慧 指導導師:王春媚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疫情 #新型肺炎 #滙豐總行關閉

港聞

【通宵開庭:民主派人士提堂 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

  • 新報人
  • 記者:李嘉希編輯:李嘉希
  • 2021-03-02

47名民主派初選人士提堂,經過多於11個小時的聆訊,程序原本通宵達旦進行,但由於第10被告楊雪盈於凌晨一時許不支倒地,在法庭內暈倒送院,主審裁判官蘇惠德決定,將案件押後至早上11時半再訊,到時會聽取餘下二十多名被告代表律師的保釋陳詞。有關過夜安排,47名被告中,除楊雪盈和本身在醫院的徐子見由警方看管之外,其餘45人皆交由懲教署看管。 記者:李嘉希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民主派初選 #串謀 …

港聞

【劏房衞生成疫下隱憂 露宿者寧露宿街頭】

  • 新報人
  • 記者:黃樂穎、鄧曉彤編輯:鄧曉彤、黃樂穎
  • 2021-02-03

社區組織協會去年訪問了百多名露宿者,發現在疫情下,大約有六成人首次露宿。近月,多區檔房、唐樓相繼爆發疫情,會否令更多人選擇露宿呢? 記者:鄧曉彤 黃樂穎 指導老師:呂秉權

港聞

【全球五大疫苗生產國 各國元首會否「以身試針」?】

  • 新報人
  •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陳詩雅編輯:申詩煒、李嘉希、陳詩雅
  • 2021-01-31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感染人數超過一億,逾二百萬人死亡。 疫苗的成效是人類能否戰勝疫情的關鍵。 全球五大最廣泛應用的疫苗, 分別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和中國。 到底,這些新冠疫苗大國的領導人,對本國疫苗有多大信心? 他們有否以實際行動「以身試針」呢?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陳詩雅 指導老師:呂秉權

疫下見關懷 社企堅守初心

  • 2020-10-29
  • 新報人
  • 記者:羅敏妍編輯:許綽藍
  • 2020-10-29

自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本港經濟活動幾乎停擺。社會企業(下稱社企)生意同樣受創,但它們為弱勢社群製造就業及培訓機會,在自負盈虧的情況下默默耕耘。有在社企工作的婦女帶同失業的丈夫參與社區活動;亦有社企在近乎倒閉時,聘請因疫情而收入大減的足球教練。有社企負責人指,即使入不敷支,也會堅持撐下去。 疫情打亂棋局 創辦人緊守員工「飯碗」 往日熙來攘往的PMQ元創方,在疫情下變得冷清。社企「樂在棋中」的創辦人黃頌行慨嘆道:「在遊客收入方面,是零,因為現在(PMQ元創方)根本沒有遊客」。黃頌行曾任職社工,了解到社區內有躲在家中不願意接觸社區的隱蔽青年,希望以桌上遊戲(下稱桌遊)吸引他們重投社區生活;又教導他 …

本土速遞抗壟斷 轉型合作互補不足

  • 2020-10-06
  • 新報人
  • 記者:梁沅婷編輯:梁穎童
  • 2020-10-06

自香港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政府先後實施「限聚令」,市民外出消費的意欲大減,網上購物因此成為滿足港人消費欲的一扇窗。不少商家看準時機,成立本地速遞公司。短短半年間,有十多間「黃色」速遞成立,與「黃店」合作,形成「黃色速遞圈」,對抗中資速運公司的壟斷。然而,在經驗不足加上社會認知度不足的情況下,本土速遞平台面對不少內憂外患。 本土速遞平台興起 創「黃色速遞圈」 LHK Express於今年6月成立,為首間主力營運海外速遞的本地「黃色」速遞公司,服務範圍涵蓋全球。負責人Tim(化名)現時是一名大學生,以往從事網店及物流行業,因希望擴大「黃色經濟圈」的範疇而轉營速遞生意。他們的服務對象以散客居多, …

政策不配合 發展貨櫃屋遙遙無期

  • 2020-05-03
  • 新報人
  • 記者:許綽藍編輯:郭曉茵
  • 2020-05-03

香港住屋問題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早於2015年,有民間團體倡議逐漸增加除公、私營房屋以外的「第三類房屋」,以滿足社會對房屋的需求。本港首次引入貨櫃組合屋作過渡性房屋,以南昌貨櫃組合屋作試驗項目,預計最快於本年度第二季入伙。面臨住屋危機及土地政策向地產商傾斜之際,貨櫃組合屋未來能否取替主流房屋,仍然備受爭議。 空間過小 易釀意外       貨櫃組合屋政策曾被民間形容為「合法劏房」、「鐵皮屋」。雖然貨櫃組合屋並非處理本港土地問題的終極良策,但相比劏房,居住環境總算略勝一籌。從事建造業的Leon (化名),平日會在由貨櫃屋改造而成的辦公 …

專題

中醫學生強制「送中」實習 收死亡恐嚇求助無門

  • 新報人
  • 記者:林芷淇、郭曉茵編輯:張潔榆、林苑荇
  • 2019-10-30

反送中運動現時為止已超過100天,連串示威帶來社會不穩,而白色恐怖、政治審查、警察濫權等質疑,更引起不少市民憂慮。 據《立場新聞》報道,在八月初,一名中大修讀中醫課程的碩士生在中國內地實習期間被捕,被檢查手機內有否與反送中相關的內容。此事激起各學院內中醫學系學生極大迴響,不少人擔心香港學生到內地實習是否不再安全,亦有學生曾經收到死亡恐嚇。有意見質疑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規定在內地中醫院實習的要求,是否不可取締。中管會則指,暫時沒有途經幫助受影響學生,短期內不會更改規定。 內地實習收逾百死亡恐嚇  自我審查籠罩中醫院 陳樂行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系五年級學生,他早在兩年前已深切體會到香港學生到 …

專題

居港台灣人看反送中 見證香港動盪與不安

  • 新報人
  • 記者:林芷淇編輯:鄭詩敏
  • 2019-09-30

胡育彰是一個來自台灣的異鄉人,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在2012年隻身來到香港。七年間,他見證了反國教、雨傘運動、旺角騷亂等大大小小的社會動盪⋯⋯但2019年的夏天不太一樣,急速升溫的反送中運動,讓他憶起年少的自己曾經也是「勇武派」,參與過香港特首口中的「暴動」,直面警棍與水炮車,亦深深理解何以示威者採取各種激烈行動。 然而,香港的示威,他從未主動參與,只因他認為香港的民主需要香港人自己爭取,正如台灣的民主一樣。 曾經的「勇武派」 2006年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當年20歲的胡育彰半夜接到朋友電話,得知示威者在總統府前的凱道與警察起衝突,他便立刻和朋友開車從桃園前往台北加入抗爭,「整個街道像是戰場一樣 …

專題

水務署宿舍空置4年 學者建議活化建築

  • 新報人
  • 記者:麥筠瑋編輯:梁碧盈
  • 2018-12-27

香港覓地建屋難,卻有很多閒置官地未被善用。早在2014年審計報告已揭發,水務署累積426個空置宿舍單位。4年過去,雖然當局已陸續將相關物業交還政府,但由於約6成物業仍屬水務署所有,部份宿舍空置後未被使用及改建。不過,有學者指宿舍位置偏僻不宜建屋,建議政府活化建築,租予非政府組織作研究或教育用途。 426個宿舍單位空置 不足兩成半交還政府 審計署曾於2014年的審計報告中,揭發水務署累積426個空置宿舍單位,批評署方處理過剩宿舍不善。本報記者於11月造訪水務署荃灣濾水廠宿舍及油柑頭濾水廠宿舍。於荃灣濾水廠工作8年的高級監工楊先生透露,該濾水廠的3座宿舍,包括最大、共有32個單位的2號宿舍,自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