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三歲聽粵曲定出人生 視粵劇為生活的中學生 —— 林君龍
- 2023-01-30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張 智傑、石 恩彤編輯:何 嘉龍
- 2023-01-30
眼前的林君龍穿上戲服如「大佬倌」一樣,卸下濃粧是一個典型中學生。年僅15歲的他,學習粵劇逾十載,他對粵劇不再局限於聽和演,而是融入生活,「經常會聽粵曲,就像被洗腦了一般」。憑着對粵劇的痴迷,在「全球微粵曲大賽」贏得青年組金獎和網絡人氣獎。對他而言,奪獎只是過程,他更忠於自己所熱愛的—粵劇。 三歲對粵曲「一聽鍾情」 曾因體罰與變聲流下男兒淚 年紀輕輕獲獎無數,君龍謙虛指自己只是「多做多練」,所有的刻苦訓練全因對粵劇的喜愛。君龍說,外婆是粵劇迷,經常在家用收音機聽粵曲,三歲的他當時被那獨有的旋律深深吸引,「例如小曲,聽着很舒服,背景的弦樂及敲擊樂亦特別吸引我」。 從此愛上粵曲的君龍更要求婆婆帶 …
90後樂隊主音靠打工支撐音樂 追夢13載盼創作本地金屬蕊——Coma
- 2023-01-23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陸 家輝編輯:梁倩穎
- 2023-01-23
低沉的咆哮響起,聲音如穿透耳膜般滲進聽眾的靈魂,喚醒他們內心的狂熱。伴隨樂隊主音Coma的一聲嘶吼,輕快的結他聲、清脆的鼓聲、低沉的貝斯聲頓時奏起,震耳欲聾。旁人耳中,金屬蕊或許是噪音,但在Coma眼中,卻是值得他不惜一切、為之奮鬥的夢想。 音樂路踏進第13個年頭,28歲的Coma穿梭於不同樂隊,唯一不變的是對音樂的熱忱。從火爆的黃毛小子成長為堅守熱誠的音樂人,Coma追尋音樂夢的路途異常艱辛,面對經濟、生活環境及身邊人的壓力,聲嘶力竭地咆哮成為他表達真正自我及對社會的不滿的唯一途徑。 台上王者台下小丑 霸氣外表下的調皮 雙耳的大耳洞、粗獷的打扮以及金屬蕊(Metalcore)樂隊主音的身份 …
童年坎坷踏上歧途 邊青醒覺盼重投社會
- 2022-12-31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編輯:郭穎琳
- 2022-12-31
對一般人來說,黑社會是龍蛇混雜的地方,也是罪犯的溫床;但對一眾缺乏家庭溫暖的邊緣青年而言,黑社會是他們肯定自我價值的烏托邦。現年26歲的阿一,13歲誤打誤撞加入黑社會,23歲放下一切驀然離開,嘗試過販毒、 聚眾毆鬥,見證過幫派仇殺,他形容十年的社團生活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一課。 家庭破碎欠缺關愛 視黑社會為「家」 父親在阿一年僅五歲時因惡性血管瘤過世,不久後母親再婚,留下他一人獨住,學校社工曾介入跟進,但都被親母以私隱理由拒絕家訪。欠缺家庭溫暖的阿一性格孤僻,不擅溝通,在校亦因家庭因素被同學孤立,放學後流連遊樂場成為他兒時的唯一娛樂。阿一解釋當時住在品流複雜的深水埗區,區內童黨為患,為了合群只好 …
疫下邂逅街頭健身 青年盼當教練奪佳績
- 2022-12-31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邱煒峰編輯:邱煒峰
- 2022-12-31
一躍一跳,在高低槓間竄上竄下,彷彿猴子在叢林間靈活穿梭,年僅19歲的朱崇熙 (Jackman),接觸街頭健身已近三年,因疫下健身室數度關閉,隨教練走到户外學習街頭健身,怎料「一見鍾情」,與街健結下不解之緣。與傳統健身室有別,街頭健身主要以自身重量作訓練,相對不受場地和器械所限。由認識,愛上,到推廣「街健文化」,他期望能走得更遠,在世界賽問鼎佳績。 苦練花式動作 雙手長繭鱗傷未言棄 虎背熊腰,配上堅實的骨架和肌肉,不難察覺他是健身的常客。Jackman邊拉筋邊道:「以前我做傳統健身的目標是追求身型,但自接觸街頭健身,我更享受那些高難度動作帶來的成功感。」語畢,他突然雙手牢抓槓桿,鼓一口 …
改造公共公園工程進度緩慢 學者批評公眾諮詢作用低
- 2022-11-21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Tin Ching Thira PANG編輯:Lee Pui Ka、Leung Spencer
- 2022-11-21
政府2019年宣布要於五年時間改造超過170個公共遊樂空間,但時間過了一半,仍然未有項目完工。有公眾諮詢活動人表示,施工上有多方限制,亦有學者批評現時的諮詢活動,作用不大。 記者:彭天晴 編輯:李佩珈、梁宇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公共公園 #改造工程 #公眾諮詢 #工作坊 #社區參與
【人物專題】神秘作品談生死 從觀察者到創作者——專訪藝術家傅至雅
- 2022-11-10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陸 家輝編輯:文 樂瑤
- 2022-11-10
「我想為觀眾保留想像空間」,本地藝術家傅至雅(Jessica Fu)從來都不為作品下詳細的註腳或背景資料。她鍾情於以觀察者的角度記錄、以創作者的身份呈現生死,以藝術裝置訴說令人留有遐想的故事。 從經歷日本大地震,到親人離去,傅至雅的神秘是為了刺激創意,給人帶來想像。 以觀察者角度看世界 傅至雅生於多倫多,童年在香港度過,及後到日本和美國留學。從小不停變換的生活環境以至面對各式各樣的文化和語言,使她每當去到一個陌生環境,總習慣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身邊事物。將自己從現實中抽離,這令她常常留意到別人不曾留意的事物。傅至雅笑言,曾有同學將一個盆栽放在她工作室,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仔細觀察盆 …
前港隊轉職教練 郭嘉進望培育新血
- 2022-10-31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蔡松運、鄭芷棠編輯:WONG Ching Man、龍德文
- 2022-10-31
停辦三年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周五復辦。前港隊欖球代表郭嘉進退役後成為消防員,但他仍然抽時間做兼職欖球教練,繼續培訓新一代欖球選手。 記者:蔡松運、鄭芷棠 編輯:黃靖文、龍德文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郭嘉進 #港隊 #欖球 #教練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HKSEVENS #HK7S #銀盾 #欖總 #香港欖球總會
查理斯三世 徽號面世
- 2022-10-06
- 人物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蕭詠嵐、陳天朗編輯:劉鎧翹、鄧栩晴
- 2022-10-06
英女王逝世,查理斯三世登基,為英國開展新時代。皇家徽號亦隨即更新,現已正式開始使用。 記者:蕭詠嵐、陳天朗 編輯:劉鎧翹、鄧栩晴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查理斯三世 #英女王 #皇家徽號

默默無聞的世界冠軍--- 專訪氣槍實用射擊運動員謝濬謙
- 2022-05-27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符 芷琳編輯:姚超雯
- 2022-05-27
「嘭!」的一記槍聲打響了比賽前奏,謝濬謙作為香港主場的代表出賽,在九龍灣國際展覽中心內將戰靶逐一擊落。隨着最後一下槍聲漸漸消散,第一屆氣槍世界錦標賽在港隊勇奪16面金牌後落下帷幕。獲得世錦賽U21(21歲以下組別)團體組世界冠軍的謝濬謙本以為如此戰果定能向大眾宣傳實用氣槍射擊運動,卻不料翌日的報紙隻字未提;努力爭得佳績的他,還被朋友以「槍王」嘲諷。奪冠的輝煌恍若一場夢,終被現實打回原形,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似乎只是徒然。 初登國際賽舞台碰壁難適應 奪冠證明自己卻遭質疑 說起謝濬謙的奪冠之路,那可謂是「驚險萬分」,就連他自己也坦言從未想過能獲此佳績。他憶述,作為比賽場地的「九展」寬敞無比 …
靈性修行感悟人生 助迷失者克服恐懼 - 專訪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
- 2022-05-25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鄭 敏婷、林 澤鋒編輯:尹寶盈
- 2022-05-25
拿起敲棒,輕輕擊響地上大小不同的頌缽,沉穩的頌缽聲隨即傳遍工作室。眼前這位眼神柔和卻不失堅定的年輕女性,正是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她目前在社交平台分享身心靈資訊,同時就讀輔導學碩士課程,藉着靈性治療配合心理及輔導學,嘗試為迷失的人填補缺口。Gigi成長路上的經歷,引領了她踏足靈性領域,而追求身心靈滿足亦助她感悟到人生意義,踏出舒適圈。 童年創傷意外開始靈性修行 放下憎恨與原生家庭和解 在部分人眼中,靈性導師一職玄之又玄,認為他們懂得通靈,但Gigi的靈性導師之路背後卻暗藏着悲傷的故事。從孩提時期起,Gigi常常遭受來自母親的打罵,每每見到母親時總會感到焦慮和抑鬱,「形容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