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專題

罷課後 該何去何從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反對人大政改落閘,號召大專院校學生於9月22日開始罷課一周。八大院校學生率先支持﹐首日於中文大學百萬大道罷課集會當已有25間大專院校表態支持。多事之秋喚醒更多社運力量,但罷課一周,不能讓特首梁振英與學生對話,學生渴望真普選的聲音仍隔在高牆之外。學生終究需重返校園繼續學業,但誰也不甘心默默讓這場運動慢慢隨風而逝。 記者:廖欣楊 編輯:孫雷

專題

民怨積累 惹全民抗爭

由 9月22日學聯正式發起為期一星期的罷課,及後與學生率領群眾衝入公民廣場,三子提早「佔中」,警方施放催淚彈,市民自發佔領多個路段及地區,一切都是電光火石間發生。是次抗爭被外國媒體稱為「雨傘革命」,其規模之大,參與民眾之廣及時間之長,屬回歸後首次。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時事評論員認為市民對政府積怨已久,這次抗爭是民怨大爆發絕非偶然,學聯成員也坦言?預料過運動急劇轉變。 記者:王丹麟 編輯:莊禮傑

專題

創網容易守業難 新網媒各施其謀

當《主埸新聞》的創辦人-蔡東豪突然宣佈結束營運網站,一時間,全城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主場》不堪政治壓力而選擇消失,有人心痛珍貴文章被全數刪除。然而,《主埸新聞》的結束,是揭示了新網絡媒體所需面對的營運問題。近年新網媒大量湧現,成為市民接收時事資訊的另一主要途徑,對網媒而言,最重要是如何能夠持續經營。現時較為人熟悉的新網媒,大多都入不敷支,部份僅能達至收支平衡,但它們普遍對前景樂觀。 記者:王丹麟  編輯:文羨怡

專題

學運史

香港學運已激起「火紅年代」的巨浪,當年學聯發起的各種活動,受到學生及市民大力響應,幾盡監察之力。及後潮退,學運沉寂數十年,中間雖因八九民運再起暗湧,但隨至九十年代,香港學運仍如靜水,海上無漪。近年,「反國教運動」和「922 大罷課」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全港關注,學運重新抬頭。然而,學運如此浮沉數十載,如何歷見興衰……

專題

傘下罷課 無懼淚彈爭普選

「抗命不認命」、「我要真普選」,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口號,迴蕩在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的集會區。一場醞釀了年半的「佔領中環」行動,由學生罷課拉開序幕,並伴隨警方87枚催淚彈,令千千萬萬懷著一顆保護學生的心的市民憤然走上街頭,展開了舉世矚目的「雨傘革命」。有學者認為,學生參與佔領行動,是表達對民主的渴求和對警方武力清場的憤怒。

專題

學聯五百人遊行婦女送湯支持

罷課第3天,學聯在沒有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下於下午遊行,約有500人參與,十多個婦女團體成員響應支持,並送湯到添馬公園為學生打氣。 記者:趙雅婷 鄭子峰 編輯:莊禮傑

專題

四千人參與集會 上班族傍晚到場

學聯發起的罷課進入第2日,成員早上先到特首辦請願,及後到金鐘添馬公園集會,集會現場全日設多個公民講堂,分3個區域進行。學聯估計直至下午約4千人參與集會,而人數於傍晚約有2千人,當中一半是上班一族。 記者:王丹麟 編輯:莊禮傑

專題

大專生逼爆百萬大道 罷課爭真普選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今日下午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罷課集會,為罷課一星期掀起序幕。大會學聯指今日約有一萬三千人參與集會,包括來自多間25間大專院校學生?老師及市民。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楊政賢認為集會不能令政府收回人大政改方案,但長期而言有助推動學生運動發展。 記者:趙雅婷 編輯:黃樂宜

專題

理大罷課「衛我城」 學生不怕秋後算賬

罷課首日,理工大學罷課委員會在前往中大集會前,於午時帶領逾百名理大學生宣讀罷課誓詞。罷委會表示,人大常委會落閘否決真普選,是踐踏香港人的尊嚴,而大學生應身先士卒,喚醒沉睡的港人「捍衛我城」,對抗不公。宣讀學生指,「願意背上抗爭的代價」。 記者:李咏潼 編輯:李慧妍

專題

浸大民主女神揭幕 正式拉開罷課序幕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在罷課集會前,於下午一時在逸夫校園行政樓(鐘樓)門口,舉行民主女神像揭幕儀式,約百名學生到場參與。學生會會長陳天俊指,藉民主女神的歷史意義,彰顯學生為公義、真普選抗爭到底的決心,並宣讀學生會罷課宣言,強調「罷課不罷學」。 記者:張馨文 編輯:李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