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醫護協會建議私家診所提供復必泰疫苗 防變種病毒在港擴散
- 2021-07-0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龍德文編輯:林穎茵
- 2021-07-07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建議,政府可讓私家診所幫市民接種復必泰疫苗,又籲市民盡快接種,避免東京奧運後變種病毒在港蔓延。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調查近一千名未接種疫苗的16歲或以上香港市民,分別有81%及71%受訪者支持醫管局及私家診所提供兩種疫苗選擇。現時私家診所因受冷藏問題所限,只提供科興疫苗。本身是私家醫生的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引述歐洲藥品管理局於五月通過的指引,指復必泰疫苗於一般藥物雪櫃存放的時間由五日增加至一個月。他指香港的私家診所一般都有其他疫苗的接種服務,認為診所也可以為市民接種復必泰。 龐朝輝表示部分市民傾向於私家診所接種,但有68%受訪者因為擔心身體狀況不適合而未接種疫苗。龐指 …
太空館天象廳七一重開 8K無縫天幕影像清晰亮麗
- 2021-06-2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龍德文編輯:王春媚
- 2021-06-29
去年5月關閉的香港太空館天象廳完成翻新工程,將於7月1日、星期四重新開放, 天象廳的屏幕、投映機、音響及座椅都全面翻新。 太空館館長李為君指,今次是太空館開館40年來最大的翻新工程,天象廳更換了全新直徑達23米的半球形屏幕,採用nano seam技術,由428塊屏幕無縫連接,解決了昔日播映時出現「一條條線」的問題,影像更清晰亮麗。投映設備亦升級,安裝了6部8K投映機,天象廳亦更換了更光更輕的3D眼鏡,配合播放3D影片。 天象廳座位數目有270個,跟翻新前一樣,但座椅物料是全新,每張座椅的右邊加設了電子屏幕,讓觀眾選擇收聽廣東話、、普通話、英文或日文旁白。 太空館翻新工程斥資3000萬港元,歷 …
堅守新聞自由 新聞系學生孰去孰留?
- 2021-06-2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盧芍霖編輯:王春媚
- 2021-06-25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蘋果日報因有高層被捕及被凍結資金,創刊廿多年後劃上句號;前《鏗鏘集》編導蔡玉玲因車牌查冊而被裁定虛假陳述罪成;香港電台自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後,多名高層先後離職;近年種種事件,有人形容,香港傳媒正步入寒冬。在如此環境下,新聞系學生會如何作出抉擇? 移居英國轉讀教育系 寄語新聞系畢業生靠愛留守 曾就讀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中文新聞的徐焯楹(Peter),於今年2月下旬跟隨家人移民去英國,當時的他仍就讀大學三年級,還有一年才畢業。他指自己從來沒有移民的想法,但家人在英國政府放寬BNO持有人移民資格後,就開始考慮移民,加上國安法下香港政治環境愈趨嚴峻,遂決定舉家移居英國。 Peter …
蘋果日報終章 市民午夜排隊購買支持 市民:不會再看本地紙媒
- 2021-06-2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龍德文編輯:王春媚
- 2021-06-24
創刊26年的蘋果日報,在多名高層及編採人員因涉嫌觸犯港區國安法,被警方國安處拘捕,以及被保安局凍結資金後,宣布結束營運,今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旺角凌晨有超過數百人排隊購買。 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印刷超過一百萬份,破創刊記錄,頭版以「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為題,亦刊登告別書向讀者道別,指基於員工安全和人手考慮,決定停刊及停止新聞網站的運作,亦期望被捕同事早日獲釋。而蘋果網頁版及各社交媒體專頁亦於凌晨起停止運作。 在旺角,昨晚十一時半開始,已有約20人在報攤外等候,購買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以表支持,至凌晨已有數百人排隊,首批報紙約於凌晨一時送抵。有報紙檔檔主指,今日購入約一萬份蘋果日報供市民購買。 …
《蘋果日報》財經及英文網上版今暫停更新 特首:會否解凍資產政府會依法辦事
- 2021-06-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王春媚
- 2021-06-22
面臨停運危機的《蘋果日報》,繼昨晚動新聞宣布停播後,財經及英文網上版亦相繼宣布今日起暫停更新。有市民清晨到報紙檔購買《蘋果日報》,認為今次是政府打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凍結《蘋果日報》的資產是基於有危害國家安全嫌疑的行為,又指對於保障勞工權益,特區政府會「一視同仁」。 有市民斥政府凍結資產屬打壓行為 《蘋果日報》今日如常出版,清晨6時已有市民到旺角報紙檔購買。報紙檔檔主表示,近日都特意增加《蘋果日報》入貨量,以供市民購買。報紙檔檔主莊先生對《蘋果日報》可能停運一事表達失望。「大家都不希望,對於我們來說,少了一份報紙,少了一份收入。」 另 …
瀕危物種馬蹄蟹流入本地海鮮市場 疫情增藍血鱟試劑需求影響其存活
- 2021-06-20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6-20
瀕危物種馬蹄蟹的藍血,提取後可製成「鱟試劑」,廣泛應用於檢測醫療用具,新冠疫情下需求大增,環保團體指本港有街市或餐廳售賣馬蹄蟹,團體人士促停止馬蹄蟹銷售和展示,又鼓勵市民參於監察,不購買馬蹄蟹食用和觀賞。有海鮮檔負責人指有傳媒報道後,馬蹄蟹需求已減少,生意轉差。 調查: 多區海鮮檔均有售賣馬蹄蟹 檔主不知圓尾鱟有毒 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於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間進行市場調查,隨機到訪本港98間分別位於西貢海鮮街、鯉魚門海鮮街、屯門三聖、長洲及北角碼頭的海鮮餐廳及海鮮檔,記錄成年馬蹄蟹的銷售或展示情況。調查發現五區均有店舖售賣馬蹄蟹,雖然 …
【紀錄片:「誓之以誠」】
- 2021-06-1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DMC
- 2021-06-17
立法會在5月通過條例草案,規定區議員要宣誓效忠基本法和特區政府,以貫徹「愛國者治港」。有傳媒引述消息指,區議員將在7月宣誓,預料會有超過170名民主派區議員被褫奪議席。 經歷宣誓問題、初選案還押、選舉制度全面改革,面對風雲色變的政治氣候,我們採訪了三位經歷其中的區議員,了解他們如何對選民待之以誠。 記者:譚希琳 指導老師:岑蘊華
致力保留傳統手藝 數十載人情味道的糉
- 2021-06-1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劉鎧翹編輯:王春媚
- 2021-06-14
端午節,不少人都會買糉回家應節。在全自動化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成為機器的產物,糉也如是。可是,工廠所做的糉總是比傳統人手做的少了份情懷。雖然製作繁複費時,但仍有人因為那份對傳統手藝的執著,堅持用最傳統的方式包糉。鍾太38年來,一直堅持親手製作客家糉。 鍾太的手藝是承傳自「奶奶」,三十多年來都親手包客家糉給家人吃,三年前更在女兒的鼓勵下,開設網店售賣她最拿手的客家糉。 製作客家糉絕不容易,鍾太描述從浸糉葉開始,到最後烚好糉,大約需要兩天時間。「我們每天就推着手推車到灶頭烚糉。」鍾太介紹着製作傳統客家糉的工序,特別是她堅持多年的步驟——柴火烚糉。 客家糉外型四四方方,紮起來也要結實,而鍾太所做的糉 …
香檳大廈光輝不再 老店何去何從?
- 2021-06-13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王愷澄、盧芍霖編輯:林穎茵
- 2021-06-13
記者:鄭家俊、盧芍霖、王愷澄 位於尖沙咀的香檳大廈,擁有63年樓齡,曾是尖沙咀最高、最新的地標。大廈自2011年起被恒基地產收購,大廈B座亦於去年遭申請強拍。陳烘相機店、星座冰室及好友相機是少數仍有經營的老店之一,對於大廈強拍重建,有人坦然接受,有人滿懷不捨,亦有老闆表示會「做到最後」。 尖沙咀香檳大廈強拍 屹立半世紀將成歷史 走入車水馬龍的金巴利道,一間間五光十色的大型商場和高級酒店的旁邊,坐落着一座粉紅色的舊式方形大廈。 香檳大廈是一座舊式商住樓宇,於1957年建成,位於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16至20號及加拿分道40至46號,以售賣相機及攝影器材而著名。90年代起,大量「一樓一鳳」進駐大廈, …
疫情下消失的街頭藝術 街舞圈另覓方式生存
- 2021-06-05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容倩文編輯:林穎茵
- 2021-06-05
街舞,顧名思義是舞者在街道上跳的舞。作為一種帶有自由個性和反叛精神的街頭文化,舞者隨着音樂節拍舞動,以全身的活力帶來熱情澎湃的感覺。特別是在人來人往的香港街頭,舞者無視街上目光,表現了勇氣和自信。疫情一年,「街頭聚集」成為了禁忌詞,舞者只能將夢想移師到室內實踐,失去觀眾的街舞表演,難免扭曲了街舞精神。面對疫情打擊,「自由」和「反叛」的香港街舞圈也沒有因此停止,只是換個方式繼續生存。 記者:容倩文、何嘉龍 疫下舞者「無街可跳」 室內跳舞失意義 舞者龜仔跳了約3年街舞,他指疫情前,奧運站和觀塘海濱為跳舞熱門地點,又指出,不止街舞,甚麼類型的舞種也有。他回想當時,由於那裡是公眾場所,曾遇到不少人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