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醫療、體育及環保

旋風球特殊學童社交 培養耐性專注力

  • 2017-12-29
  • 新報人
  • 記者:林浩廉編輯:顧志恒
  • 2017-12-29

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常因學習困難被同輩誤解,影響學業和社交發展。有前教師引入結合棒球、網球和羽毛球三項運動的新興球類運動──旋風球,盼助SEN學童重拾自信。有精神科醫生指旋風球具新鮮感,適合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症的學童。 規則簡單易上手 旋風球助特殊學童社交 現年12歲的自閉症學童Kevin四個月前開始接觸旋風球。他碰巧遇到正在授課的旋風球班後,便對旋風球著了迷,大喊「我要玩!」其母吳太遂為Kevin和弟弟報名,一起學習旋風球。吳太指Kevin接觸旋風球後社交能力獲改善,從以往抗拒與陌生人溝通,至主動與新加入訓練班的學員聊天,並能直視對方,與人之有眼神交流。 課程旋風球相輔相成 實戰中助理解他人 …

澎湃肌肉的極端追求 健美界的辛酸

  • 2017-12-21
  • 新報人
  • 記者:張美婷編輯:陳樂彤
  • 2017-12-21

談到健美,大眾的第一印象都是身上塗滿古銅色油的健碩選手在台上擺弄著各種姿勢,務求令自己的肌肉更突出,線條更明顯。不過在健碩背後,健美運動員卻要承受著常人無法明白之苦。一切,只為展現更「美」的肌肉。 健美非健身 以「美」為重點 坊間常把「健美」和「健身」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國際健體及健美裁判李世琛解釋,「健美」是比拼肌肉量及美感,因此肌肉大小、線條深淺、身型比例等都是 評核準則。健美運動員以雕琢外型為目標,透過健身運動將自己的身體雕琢至完美的狀態。而「健身」則是以健康為目標,對肌肉的要求相對較低。 現時健美比賽的項目名稱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不同的健美組織在舉辦比賽時會為項目重新命名,故項目名稱會有 …

港產摔角雙子 戲假拳真打入國際

  • 2017-12-02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端編輯:新報人
  • 2017-12-02

躍起旋轉再踢腿,摔角手在擂台上連番打鬥,叫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港產摔角手何顥麟和李杰森幾經努力,終能踏足世界舞台,於6月遠赴美國參加由世界摔角娛樂(WWE)舉辨的「世界輕量級經典賽」。面對被行外人形容為「假打」,二人強調摔角是運動娛樂,在觀眾面前確實拳拳到肉。但摔角運動在港並未普及,李杰森笑言,「代表香港回來後也沒有人認識。」 仿李小龍特色 穿黃黑褲登台 何顥麟及李杰森在小時候觀看摔角電視節目,漸漸對摔角產生興趣。他們透過互聯網結識一群志同道合摔角愛好者,繼而相約出來較量,一嘗摔角滋味。他們於 2004 年合資成立香港唯一摔角團體「港摔」,並致力推廣摔角。「港摔」現有約 10 名摔角手,他們更曾 …

環團批環保飲管「不環保」 或造成另類浪費

  • 2017-10-27
  • 新報人
  • 記者:陳鈺霏編輯:黃靖茜
  • 2017-10-27

自 2007 年本港首個「無飲管日」舉辦以來,坊間開始推出環保飲管,材質以不銹鋼和玻璃為主。惟近日有環保組織對環保飲管的衛生安全及推行意義提出質疑,認為其達不到減塑效果,反而造成不必要浪費。 塗層易脫落 買環保產品反生廢物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稱,現時市面存在低質量環保飲管,雖然價格低廉,但因使用廉價鋼材製造,令其壽命短暫,使用數星期後便出現塗層剝落,如消費者重新購 買並頻繁捨棄損壞的環保飲管時,反而會產生更多廢物。他又提到,日前有機構以派發紀念品方式,向市民提供環保飲管,但市民會否願意使用無從知曉,或會造 成另一種浪費,朱更反問「為什麼要使用飲管?」 朱江認為,類似環保產品似鼓勵外界「以消費 …

「非常兒戲」手足球 國際興起港冷待

  • 2017-03-30
  • 新報人
  • 記者:陳雯懿編輯:黃靖茜
  • 2017-03-30

近年外國將家傳戶曉的玩意足球機正名為手足球,視為運動推廣。香港亦有人成立協會,努力推動這項國際新興項目運動。雖然有學校添置認可球桌,但因師資匱乏,令普及工作遙遙無期。有香港球手慨嘆外界視這活動為幼稚玩意,香港手足球似乎仍難以擺脫「玩具」形象,獲體育界重視。 手足球非兒戲 操作技巧多 手足球,又稱足球機,一向被大眾視為遊戲,但於外國早被視為運動項目。2002年於法國成立的國際桌上足球聯合會現在已有50多個會員國及地區,負責協調世界級比賽,並致力發揚桌上足球運動,定期聯合不同外國生產商舉辦國際性賽事。香港區排名第一、世界排名三十七,身兼香港足球機協會主席的手足球手蔡裕恆慨嘆,手足球與籃球、排球等大 …

家居太陽能裹足不前 支援政策遜海外

  • 2017-03-20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鄧麗婷
  • 2017-03-20

高樓林立、日照充足的香港具備發展太陽能的優勢,卻因政府缺乏支援措施導致發展落後。即 使有市民有意在家居安裝太陽能系統,亦因成本高昂而卻步。有環保團體建議政府引入上網電 價,增加市民自行裝設太陽能裝置的經濟誘因。 港太陽能發展落後 政府低估潛力 政府公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估計, 在 2030 年前太陽能只可應付香港約 1% 至 1.5% 的電力需求。亞洲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馬雅燕教授表示,有不少研究指,香港的太陽能潛力應可發展至佔總用電量 6 - 8%,形容政府的估計過於保守,「香港現時的太陽能佔總用電量的 0.02%,實際的太陽能發展和其潛力有很大的落差。」她又指香港多高樓大廈,具備 …

港人維修欠門路 推廣維修靠民間

  • 2017-03-16
  • 新報人
  • 記者:李心怡編輯:鄭佩琳
  • 2017-03-16

處於拋棄式消費的年代,維修已不再是港人處理壞電器的首選,維修費用高、欠缺維修平台等因素亦令市民「寧買新,不修舊」。香港現時並無任何政策鼓勵市民維修,有環保組織認為政府發展緩慢,提倡從民間入手推動維修風氣,盼民眾能藉參與維修活動建立「修理舊物、廢物利用」的心態。 原廠收費高 市民寧買不修 消費者委員會於 2016 年共收到 2,383 宗有關維修及保養的投訴,主要涉及維修費用的爭拗及維修成效等問題。以 2013 年的個案為例,有消費者將手機送修 4 次均未能解決故障問題,亦有投訴指維修人員草率判斷手機故障成因,僅建議顧客以近 2,000 元的高價更換手機底板以解決問題,被指有誤導之嫌。大學生蘇嘉 …

棄置物資滿地 年宵成另類免費天光墟

  • 2017-01-29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榆編輯:陳正心
  • 2017-01-29

年宵市場隨猴年結束,現場留下大量剩餘物。環保組織「毋忘垃圾」發起年宵市場資源回收行動,於年初一清晨在各區年宵市場收集物資,並以空置的年宵攤擋作暫時寄存點,轉贈有需要人士,冀棄置物資能夠「重生」。 物資種類繁多 市民清晨「尋寶」 維多利亞公園年宵過後人潮漸散,現場遺下大量物資。在短短數小時內,「毋忘垃圾」的義工收集獲得的物資五花八門,有帳篷、家居用品、全新貨品等。其中有5箱未開封的植物營養珠被白白浪費,幸得鄰近檔主特意告知義工,它們才免得被當作普通垃圾處理。收集的物資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食品,有糯米滋、芝麻、魚片頭、黃糖、蕃茄等,全是小吃店賣剩的食物。 「唔洗錢㗎,嚟拎啦!」(不用錢,來取 …

紓緩治療缺資源 港談「好死」成難事

  • 2017-01-11
  • 新報人
  • 記者:冼康琳編輯:新報人
  • 2017-01-11

《經濟學人》於2015年發表第二份死亡質量指數,分析80個國家及地區的病人善終質素,香港僅排第22位,遠遜鄰近地區、排名第6的台灣。報告指本港紓緩治療服務不足,有學者認為本港該類服務大多局限於末期癌症病人,不少非末期癌症病人及慢性疾病患者「不得好死」。曾經接受紓緩治療的病人稱,紓緩治療可對病人的照顧「相對人性化」,讓其可「活好」最後的人生路。 紓緩與傳統療法並存 助解身心靈問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資料顯示,紓緩治療並非以延長末期病人的壽命為首要目標,而是側重改善病人的生活素質,減輕病人肉身的痛苦和情緒困擾。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陳裕麗解釋,「傳統醫學看待病人如同一個機器,病人身 …

通風廊建 34 層居屋 北角恐再現屏風樓

  • 2016-11-30
  • 新報人
  • 記者:陳雅筠編輯:新報人
  • 2016-11-30

規劃署於 2008 年提出降低前北角邨的住宅項目發展規模,又稱會保留 3 條通風廊以改善東區的屏風效應,其中電照街、琴行街及書局街通風廊寬度達 50 米,而擁有籃球場及小型五人足球場的電照街遊樂場更是附近居民的主要休憩場所。當年政府為通風棄高樓,現屆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打算通過改建電照街遊樂場為 34 層高的居屋,新增 240 戶「黃金劏房」。 城規會今年 8 月 5 日宣布修訂《北角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於最新的北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8/25 中,渣華道、電照街及馬寶道交界的電照街遊樂場由「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被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作住宅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