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醫療、體育及環保

極限飛盤 選手協商自判

  • 2018-12-07
  • 新報人
  • 記者:王永欣編輯:李奕鳴
  • 2018-12-07

提及飛盤, 不少人會聯想到與狗隻同樂的悠閒玩意。極限飛盤在9 0年代引入香港,相比其他團隊運動,飛盤運動不同的地方在於不設裁判,依賴雙方運動員透過辯論就懷疑犯規作出裁決。有球員表示,此賽例除了能夠訓練球員的表達技巧,也可減少出現球證偏私的情況。 " order_by="sortorder" order_direction="ASC" returns="included" maximum_entity_count="500"] 不設裁判 自判訓練辯論技巧 飛盤運動歷史悠久,每隔4年便有世界終極飛盤錦標賽,讓世界各地選手同場較量。飛盤運動起源於1940年代的美國,後來廣泛流行至英國、加拿大等地。香 …

專題

醫院人手不足難監督 學護嘆遭投閒置散

  • 新報人
  • 記者:黃健朗、趙苡彤編輯:陳菀雩、許惠愉
  • 2018-11-28

今年 8 月屯門醫院發生醫療事故,導致一名 6 旬老翁死亡,有指學護涉違指引,在未有護士監督下進行高風險程序。醫院人手不足問題存在已久,有前線人員坦承病房護士分身不暇,未能在學護實習期間提供適切指導,故有學護嘆遭醫院投閒置散,以致所學未足以應付行業需求。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承認有醫院資源不足,但認為學護不受重視的情況屬個別事件。 病房實習講運氣 訓練未符行業需求 由於不同醫院對學護的工作範圍限制各異,故即使到病房實習,學護也未必能鍛鍊不同醫護技巧。從香港大學護理系畢業 1 年的 Ash(化名)指,學護實習初期大多只能接觸量血壓、換尿布等工作,然後護士會視乎學習進度及病房慣例,監督學生進行插喉、洗 …

人物

成就他人 成就自己——跳高教練溫達勇

  • 新報人
  • 記者:林苑荇編輯:鄧曦雯
  • 2018-11-05

香港跳高運動員楊文蔚在國際賽事中數度打破香港紀錄,被傳媒稱為「跳高女神」,可惜早前於亞運失落獎牌,伯樂溫達勇的付出未必為人知曉。溫達勇最初為生計從教練轉職教師,後來為了成就愛徒放棄教席,擔任全職跳高教練。雖然自己的跳高生涯因學業結束,事過境遷,溫達勇終從迷惘找到方向,決心以另一種身分,繼續享受跳高。 外國升學無教練指導 為學位放棄跳高 溫達勇的運動生涯始於中二、三的陸運會,「跳高項目一向少人參加,變相增加獲獎機會。於是中二那年報名參加跳高,覺得一試無妨,最後獲得第二名。」當時成為三甲之一的他,開始參加學校的田徑隊訓練,後來更獲香港代表隊教練邀請,參加港隊訓練。 不過溫達勇到外國升學前,曾在訓練 …

VX 球發展初起步 紳士運動訓練左右腦

  • 2018-11-03
  • 新報人
  • 記者:梁曉茵編輯:林浩廉
  • 2018-11-03

新興運動 VX 球起源於英國,揉合閃避球、棍網球、旋風球的特色,採用罕見的雙頭球桿設計,考驗玩家的左右手配合。有選手讚揚 VX 球屬「紳士」運動,鬥智不鬥力,除了體現男女平等,比賽規則也考驗球員品格。香港已獲邀舉辦 2022年的 VX 球世界杯,但由於 VX 球只引入香港短短半年,仍要解決觸及率低、場地不足等問題。 港式單對單作賽 以球攻擊身體得分 「VX」取自羅馬數字中的「5」和「10」,代表需要5 顆球和 10 名球員,以 5 對 5 的形式作賽。香港 VX 球運動總會主席黃秋南指,香港因場地不足,現時普遍以俗稱「V2」,即在壁球場內以兩枝球桿,及 3 顆 VX 球進行 1對 1 比賽。 …

專題

無障牙科計劃淺嘗輒止 智障人士求醫無門

  • 新報人
  • 記者:梁浩揮編輯:李奕鳴
  • 2018-10-15

目前香港牙科治療服務一般由私營診所提供,惟智障人士或因害怕陌生環境而抗拒與牙醫合作,需要特殊安排,故有不少私營診所拒絕為智障人士應診。食物及衞生局為智障人士而設的「盈愛·笑容服務」牙科服務先導計劃,於去年7月結束,有團體批評政府只提供短期措施,無助「無障牙科」常規化,倡當局仿效台灣等地訂立特殊醫療法,保障傷健人士的牙科服務需要。 智障兒牙患致水瘤 學童牙保不受理 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家長委員會主席楊映梅(何太)的兒子何思朗現年16歲,患有唐氏綜合症,一直透過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定期進行牙齒檢查。何太引述牙醫指,傷健人士較容易患上牙齒疾病,以思朗為例,其牙齒發育不健全,恆齒數量較少,導致他牙齦發炎而生 …

膠袋徵費9 年效用成疑 網購袋存灰色地帶

  • 2018-05-29
  • 新報人
  • 記者:郭芝琳編輯:麥卓溢
  • 2018-05-29

政府於2 0 0 9 年起分階段推行膠袋徵費計劃,至今已踏入第9 年。惟據環保署估計,香港2 0 1 6 年的堆填區膠袋棄置量逼近4 3 億,較2 0 1 5 年急增近1 成,屬計劃全面實施以來首次回升。坊間有不少零售商戶以「借用」為名違例派發膠袋,而網購速遞袋雖未納入徵費範圍,但同樣造成浪費。環保署指雖然棄置量在2 0 1 6 年有所回升,但仍較全面推行徵費計劃前減少近兩成,故計劃有助減少膠袋使用量。 商戶以「借膠袋」掩飾 署方票控寥寥可數 綠領行動曾於去年到1 0 0 間非連鎖商店進行「放蛇」,發現有3成半商戶仍會免費派發膠袋,以攤販尤其嚴重,逾9成會主動派發膠袋。本報記者曾在深水埗、旺角 …

港產地壺球自立門戶 促進傷健共融

  • 2018-04-28
  • 新報人
  • 記者:郭芝琳編輯:陳鈺霏
  • 2018-04-28

新式運動在爭取成為正規認可的體育項目時均須過五關、斬六將。大專講師李石椿遠赴英國,將曾被視為冰壺宣傳工具的地壺球重新改良,重新創造一套「地壺球」運動。李石椿有意將地壺球設計成傷健、長幼共融的運動,故將玩法簡化,並於短短兩年間培訓出400多名教練,成功建立口碑。不過要讓地壺球踏上國際舞台,仍須爭取國際奧委會認可及國際重視。 規則簡單易上手 促傷健長幼共融 任職康體管理大專講師的李石樁受英國地壺球啟發,將地壺球重新設計,並編制賽規,為香港等四季無雪的地區創出一套「地壺球」運動。為吸引更多人參與,李石椿創作地壺球時刻意將玩法簡化,為求讓首次體驗地壺球的參與者,都能輕易掌握基本技巧。有別於冰壺必須於冰 …

人物

永不言敗 誓成「稱職冠軍」—滾軸溜冰運動員蔡穎怡

  • 新報人
  • 記者:石欣桐編輯:陳泳珊
  • 2018-03-26

香港花式滾軸溜冰運動員蔡穎怡,自6 歲起與溜冰結下不解之緣。現年28 歲的她已贏得香港花式滾軸溜冰公開賽冠軍33 次,更曾於各項國際賽事中獲獎。雖然她曾面對沒有教練、隊友、場地、資助的困境,但家人一直在旁支持,讓她堅持至今。6 年前,蔡穎怡更以22 歲「高齡」學習冰上滑冰,只為不斷增值自己,誓要成為「稱職的冠軍」。 不甘做佈景板 溜冰成就個人舞台 蔡穎怡自小體弱多病,她父親希望她能多做運動強身健體,而剛好家附近設有滾軸溜冰場,故穎怡自6 歲起已和溜冰結下不解之緣。蔡穎怡雖曾接觸過不同運動,但只有溜冰給予她與眾不同的感覺,「不是我選擇溜冰,而是溜冰選擇了我。」 蔡穎怡兒時曾學習芭蕾舞,但由於芭蕾 …

醫療輔助隊監管不當 救護水平參差

  • 2018-03-22
  • 新報人
  • 記者:徐卓藍編輯:湯銳彬
  • 2018-03-22

今年「渣打馬拉松」賽事期間,一名 50 歲男跑手突然暈倒,在東區醫院留醫數日後不治,醫療輔助隊被指急救手法不當及延誤治療。隨後有隊員發匿名信指責管理層監管失當,導致悲劇發生。有前醫療輔助隊隊員表示,隊內工作表現缺乏有效監管,迂腐文化充斥,令部分隊員在處理急救工作時缺乏信心,甚至造成治療失誤。 裝備落後欠更新 延誤救援工作 該名醫療輔助隊隊員在匿名信中,提及醫療輔助隊管理層極少更新部門裝備,有前隊員亦指,急救器材落後和 不足的問題存在多年,但一直未能解決。在「渣打馬拉松 2018」負責急救的幾位隊員,亦被指欠缺 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等隨身配套,故未能及時作出救援,引發 公眾對隊內急救裝備 …

專題

河道污染未解決 活化親水或成泡影

  • 新報人
  • 記者:郭芝琳編輯:陳鈺霏
  • 2018-02-17

政府近年積極推廣親水文化,並考慮於大圍明渠設置魚梯,及在屯門河興建划艇設 施。惟香港不少河渠仍存在污染問題,如擬活化的屯門河大腸桿菌含量更超標逾三 倍。有區議員批評政府各自為政,未能有效處理非法排污的問題,擔心窒礙活化計 劃的進行。 擬活化河含菌超標逾三倍 渠務署計劃於2019年為屯門、大圍、火炭及佐敦谷等多條河 道及明渠進行活化工程,包括於河旁加入綠化及行人道、興建「魚梯」及水上活動設施等,以改善生境及供市民親水。 根據環境保護署的次級接觸康樂活動分區水質標準,水體的大腸桿菌全年幾何平均值每100毫升不可超於 610個。惟環保署最新的《2016年香港河溪水質年報》則顯示,屯門河中游,即渠務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