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
和諧之家:婦女熱線接獲8600求助電話 家暴個案升23%
- 2023-11-2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劉瑋晴編輯:石 恩彤
- 2023-11-24
和諧之家今(24日)舉辦周年大會與論壇,探討家長面對的壓力與情緒教育。機構表示,因疫情、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不少人承受巨大精神壓力。而許多家庭因居住環境擠迫及子女長時間居家學習,令親子衝突日益增多。根據機構的數據,今年的家暴求助個案較上年度增加23%;機構的24小時婦女求助熱線更接獲8600多個求助電話。 和諧之家舉辦的「賽馬會同心踏『步』 計劃」中,接觸到逾4100名兒童,當中55%曾目睹父母吵架及打架,更有45%曾遭父母身體或言語虐待。總幹事兼註冊社工李劉素英指,機構希望透過加强家庭、學校、社區協作,確保兒童免受任何形式的傷害。 有母親分享受原生家庭影響,曾對孩子施行言語暴力 …
巴士迷中學時購巴士 長大後繼續追巴士夢
- 2023-06-21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程 偉軒、張倩欣編輯:潘善怡
- 2023-06-21
車—彷彿與男孩結下不解緣,對22歲的林家駿Terence來說,與車的緣份更影響了他的人生。他早在15歲已購入一輛退役巴士作收藏,讀書時加入城巴任兼職站長,18歲開始短短4年考獲10類駕駛執照。眾多車之中,Terence鍾情還是最初接觸的巴士。即使如今「巴士迷」被貼上「巴膠」的標籤,仍難阻Terence對巴士的熱衷與偏愛。Terence追巴士的旅程,原來只是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介意「巴膠」標籤 鍾愛德國單層巴 Terence覺得每個人表達愛好的方式不盡相同,例如有人喜歡乘搭巴士、有人喜歡觀察巴士甚至喜歡駕駛巴士。對他而言,喜歡巴士和其他興趣一樣,毋須過分在意別人評價。 Terence笑 …
風格不同美麗各異 從四格相與貼紙相看潮流轉變
- 2023-04-01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黃凱晴、雷 家寶編輯:譚梓瑤
- 2023-04-01
掀起布簾戴上頭飾,選擇相框和濾鏡,看著熒幕上自己的美貌,咔嚓幾聲,短短五分鐘便完成拍攝,相片就會在韓式自拍亭或日式貼紙相機中徐徐「吐亅出。韓式和日式貼紙相風格不同,卻各有支持者,因應不同愛好,解讀著「美」的多樣性。 韓式四格相引入香港 以效率吸引年輕一眾 因娛樂產業助燃,韓國潮流文化擁至,韓式四格相四年前在自拍服務品牌「Snapio」帶領下進入香港。韓式四格相追求真實,沒有花巧的設計,拍攝後亦不會提供畫筆給拍照者繪畫加工,而且製作時間短,深得沒有耐性的香港人喜愛。 25歲的Rosalina喜歡韓式四格相的真實感,認為相片自然純粹,不會跟現實相差太遠。她認為四格相拍攝過程非常有效率,「雖然沒有太 …
BNN總動員:無罩第一天
- 2023-03-01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Cheuk Tung IU、劉盈希、李皓然、Felix LEUNG、李靜琳、Tin Ching Thira PANG、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Wing Yan TANG Wing Yan、Wai Yu WAN、黃淳謙、Sze Sheung WONG、Phoenie Tianyu ZHANG編輯:Bruce Lui
- 2023-03-01
歷時近2年零8個月的口罩令,今日解除。市面有罩、無罩交錯。 廣播新聞網19位記者,由凌晨零時起,走進香港不同角落和階層,捕捉香港人如何 迎接「無罩時刻」。由自己家、到街市再到迪士尼;由小學生、遊客到露宿者;由口罩廠、法院再到醫院。當中有多少面孔、笑容,三年來你一直久遺呢? BNN為大家誠意呈獻,「無罩第一天」。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姚卓彤、劉盈希、李皓然、梁獻樂、李靜琳、彭天晴、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鄧穎欣、尹慧瑜、黃淳謙、王思瓖、張天逸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 …
免費疫苗「尾班車」?
- 2023-01-15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佩彤、陳感恩編輯:Bruce Lui
- 2023-01-15
點擊照片觀看新聞片段 政府最後一日(15日)向非本港居民提供,免費新冠疫苗接種服務。有內地人趕「尾班車」,特地來港接種復必泰疫苗。整體預約方面,大部份接種站預約額滿,而中午前我們在部分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觀察,未見有人龍。 記者:陳佩彤、陳感恩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冠疫苗 #復必泰 #疫苗接種
爬山越野電單車郊野範圍內「刨山」車手欠安全及合法山地駕駛
- 2022-11-17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佩彤編輯:劉鎧翹、龍德文
- 2022-11-17
香港一直沒有合法的越野電單車場地。香港汽車會指,向政府爭取場地近30年都不成功。有車手選擇駛到山上,令山徑路況受損,影響安全。 記者:陳佩彤編輯:劉鎧翹、龍德文指導老師:呂秉權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Instagram: hkbubnn#廣播新聞網 #BNN #越野電單車 #刨山 #郊野公園 #爬山
【文化專題】懷舊復古時尚永不失色 獨特古著承載歷史人情
- 2022-11-12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石 恩彤、吳 碧怡編輯:鄭 敏婷
- 2022-11-12
走進香港古著店「美華氏」,角落裡那件款式特別的牛仔褸格外引人注目。牛仔褸參考了空軍外套 MA1的設計,由不同洗水色的牛仔褲拼砌而成,顏色和紋路看起來深淺不一,靠近細看會發現部分布料染上了油漆漬。「可能上一手穿這條牛仔褲的人是一個油漆工人,我也不知道,所以(古著)裏面有很多故事。」店主 Jacky娓娓道來。牛仔褸上的油漆漬被保留下來,得以讓現代人透過舊品了解不同時代的歷史、生活面貌及文化。古著的魅力在於每件單品都藏着一個、甚至多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正在等待有緣人去發掘。 古著風格多元 細節隱藏年代痕跡 古著是具有年代感和歷史元素的中古品,在店內隨手一翻,就能發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時尚單品。主打日式古 …
【文化專題】戲假情真「因戲生情」——疫情下劇本殺成新興娛樂
- 2022-11-1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容 嘉儀、吳佩怡編輯:符 芷琳
- 2022-11-11
「我覺得情緒是騙不了人的,一起笑一起哭,大家都放下了戒心,雖然互不相識,但距離很近。」——「劇本殺」的出現,讓一群素未謀面、只為組隊遊戲的人在疫情的陰霾下意外地成為了彼此的朋友、情人。 劇本殺是一款真人角色扮演及推理遊戲,起初以圍繞兇殺案為主。玩家會被分配劇本,他們須通過扮演角色來還原故事,並進行討論,找出劇中案件的兇手,但劇本種類漸趨多元化,題材包括懸疑推理、情感和驚悚等,玩家要找出線索,透過討論完成任務。 劇本殺成新興娛樂 作玩家疫情消遣出口 劇本殺(Live Action Role-Playing,簡稱LARP)源於歐美的實景推理遊戲「謀殺之謎」,要求玩家推理解謎,與「三國殺 …
【人物專題】神秘作品談生死 從觀察者到創作者——專訪藝術家傅至雅
- 2022-11-10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陸 家輝編輯:文 樂瑤
- 2022-11-10
「我想為觀眾保留想像空間」,本地藝術家傅至雅(Jessica Fu)從來都不為作品下詳細的註腳或背景資料。她鍾情於以觀察者的角度記錄、以創作者的身份呈現生死,以藝術裝置訴說令人留有遐想的故事。 從經歷日本大地震,到親人離去,傅至雅的神秘是為了刺激創意,給人帶來想像。 以觀察者角度看世界 傅至雅生於多倫多,童年在香港度過,及後到日本和美國留學。從小不停變換的生活環境以至面對各式各樣的文化和語言,使她每當去到一個陌生環境,總習慣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身邊事物。將自己從現實中抽離,這令她常常留意到別人不曾留意的事物。傅至雅笑言,曾有同學將一個盆栽放在她工作室,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仔細觀察盆 …
【新聞專題】慈雲山、新蒲崗垃圾堆積未列入「衞生黑點」 議員助理批「黑點」定義含糊促交代準則
- 2022-11-0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張 智傑、賴 小苡編輯:梁倩穎、朱 家頤
- 2022-11-07
政府早前宣布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下稱計劃),首階段打擊及清潔逾600個指定衞生黑點,並設熱線供市民舉報。惟本報發現,黃大仙區部分地點有垃圾堆積問題,卻未被列入衞生黑點名單。有居民指相關地點衞生一向惡劣,本報致電舉報熱線,但名單至今未更新。政府表示黑點名單是根據各界人士的投訴及意見而界定,但並無交代多少宗投訴或有什麼明確準則才會列入黑點。 黃大仙區議員助理鄭詩陶批評衞生黑點的定義模糊,促政府提高透明度予公眾得悉準則。 記者︰張智傑、賴小苡 編輯︰朱家頤、梁倩穎 慈雲山長年黑點沒列入「黑點」名單 前區議員形容為「笑話」 計劃首階段於8月14日正式展開,重點打擊663個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