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一期

港聞

垃圾徵費|廚餘回收需求增 配套不足難普及

  • 新報人
  • 記者:賴姵伶、陳叻編輯:雷 家寶
  • 2024-03-26

垃圾徵費將於八月起實施,有沒有計算每月垃圾開支多少?有否想過改變習慣減輕負擔?有家庭主婦說廚餘最佔位置,也想做回收,但首要條件是方便。不過政府設置智能廚餘機只有四百多部,難以覆蓋各屋苑。食肆廚餘更多,有餐廳現時已善用環保機構電動智能廚餘回收車,但只有特定時間回收,老闆預計將來每月垃圾袋開支要2000元以上,對小商戶是負擔。他們都認為徵費前應提供足夠廚餘回收設施,讓市民養成回收習慣。 廚餘機未覆蓋全港 降市民回收意慾 垃圾徵費即將推行,市民可能都會想辦法將來減少使用垃圾袋,除了源頭減廢,另一個方法是回收。不過要做廚餘回收,市民都說要視乎屋苑有沒有廚餘回收機。根據環境及生態局數字,全港約有450部 …

港聞

跨性別身份證案勝訴一年 跨男跨女改性別仍未批

  • 新報人
  • 記者:李子昕、符文詩、林子明編輯:伍俊熹
  • 2024-03-20

去年2月,終審法院裁定政府要求跨性別人士須完成完整手術,才能更改身份證性別的政策違憲。結果對跨性別人士無疑是好消息,跨女Christine裁決後亦遞表,「我和很多朋友一起去入境處更改性別標記,我是在行使我的權利。」裁決後一年,身份證性別依舊未變。入境處仍在研究法庭的判決,徵詢法律意見,再作跟進行動。11年前另一宗囑目跨性別人士W小姐案件,同樣終極勝訴,法官建議政府就性別承認立法,當時政府也有跟進,更就性別承認發表諮詢文件,一拖七年仍未有定案。今次身份證上的更改性別,及引伸的問題,又要等多少年? 身份證改性別終極勝訴 一年後入境處仍未改政策 出世紙性別為男性的跨青時刻 Quarks成員Chris …

財經

恒指升275點  科技股造好

  • 新報人
  • 記者:梁紫晴編輯:張 浩楊、楊 志勇
  • 2024-03-06

恒指今早(6日)高開5點,報16,167點,早段走勢反覆,曾跌至全日最低點16,145點,其後持續上升,中午收市前見全日最高點,報16,545點;午後升幅回順,全日收報16,438點,升275點。恒生國企指數報5,672點,升110點,升幅2.0%;恒生科技指數收報3,412點,升88點,升幅2.7%。大市全日成交額維持過千億,約1,024億,跌98億或8.7%。    82隻藍籌股中有71隻有升幅,科技股普遍跑贏大市,京東(9618)公布第四季業績前股價升逾7%;藥明生物(2269)為升幅最大藍籌股,升9.1%,收報21.75元;友邦保險(1299)為跌幅最大藍籌股,跌0.9%,收報60.2 …

港聞

不理世俗 忠於自己 性別研究講師黃鈺螢

  • 記者:戴慧豐、伍思平編輯:陳 歴、呂婉怡
  • 2024-03-01

  大部分人對學者的印象都是文質彬彬、談吐斯文,但中大性別研究講師黃鈺螢(Sonia)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短髮平頭、雙臂滿佈紋身、坐姿豪邁⋯⋯談到自認為不合理的事情乾脆「翻白眼」。Sonia在求學階段遭受不平等的對待,令她積極推動兩性平等。近來因工作壓力和情緒問題,Sonia暫停了開設五屆的女人節,未來她繼續做自己,會專注於藝術創作和愛情。 自我定義「美」 重奪身體掌控權 現在的Sonia形象鮮明,卻不太多人知道她曾經歷對身體的焦慮。Sonia想起小時候不禁搖搖頭,憶述童年時常被誇「靚」,又說「大個要去選港姐」。旁人的「讚美」卻無形間為她帶來壓力。 千禧年間,瘦身風氣盛行,「當時 …

財經

政府「撤辣」 代理料交投升逾三成 議員指若炒風起可再出招

  • 新報人
  • 記者:李煥好、伍惠玲編輯:曾詠儀、馬 本德、張 浩楊
  • 2024-02-2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今日(28日)公佈2024/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對住宅物業市場的多項措施作出調整。即日起撤銷住宅物業交易的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並寬減2024/2025年度首季的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一千元為上限。且金管局宣佈進一步修訂有關物業按揭貸款的措施及監管政策。 政府4個月前(10月)施政報告已宣布為樓市減辣,縮短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減半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反映樓價變化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過去近四個月累挫約5%,而截至一月,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的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過去一年累計下跌逾9%,反映樓市熱度未有提高。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 …

財經

政府今年度發700億零售債券 投資策略主管認為銀債如派「社會福利」

  • 新報人
  • 記者:梁紫晴、陳惠娜編輯:羅雨萱、張 浩楊
  • 2024-02-2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發表財政預算案,公佈將於今個財政年度發債一千二百億元,其中七百億元為零售債券,包括五百億元銀色債券,和二百億元綠色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  銀色債券系列只限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60歲或以上人士申請;至於綠色債券系列卻不限年齡。    債券發行額增加至一千二百億   溫傑形容為「雙贏局面」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基於政府以往推出的債券都被超額認購,受市民歡迎,又因為現時高息環境短期不會改變,相信是次政府債券發行額增加對投資者和政府來講是個「雙贏局面」。一方面能夠幫助政府融資,同時幫助投資者獲得穩定利息收入。他形容政府推出的銀色債券是變現的「社會福 …

港聞

退稅三千 市民稱:幫助不大 但有好過無

  • 新報人
  • 記者:梁彧睿編輯:林 幸言
  • 2024-02-28

打工仔可以退税最多三千元,有市民認為金額太少,幫助不大。 在策劃活動公司工作的高先生指,近來經濟差,但退稅只有三千元,金額太少,實際幫助不大,不過他稱本身都沒有太大期望,認為原因是經濟差,政府也長貧難顧。 從事工程的林先生表示,有得退稅總比沒有好,不過對於減輕生活負擔幫助很少。他又指,措施與去年的稅務寬免相約,認為寬免較少的話,市民可能未必會如實報稅。 建築業的陳先生表示,上限三千元的稅務寬減措施聊勝於無,雖然他要交稅多過三千元,但也好過沒有。 指導老師:林穎茵

港聞

政府向1.2萬高收入實施兩級制稅率 500萬以上收入加1%稅

  • 新報人
  • 記者:李景琳編輯:林淑盈
  • 2024-02-28

財政預算案建議2024/25課稅年度起,實施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的標準稅率兩級制,首五百萬元的入息,標準稅率繼續是15%,超過五百萬元的部分則以16%計算,該措施預計約有1.2萬名納稅人受影響,佔相關納稅人總數的0.6%,政府收入每年增加約9.1億元。 指導老師:林穎茵

港聞

政府注資約43億元推文化活動 望推廣文化享譽國際

  • 新報人
  • 記者:蔡琮崙編輯:陳 鈞延
  • 2024-02-2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致力推廣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並盡快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又預計將注資約14億元及29億元,支持電影、藝術、設計等不同範疇的項目。此後政府會每年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目標打造成亞洲時裝設計盛事,享譽國際。 演藝作品方面,政府提出「重點演藝項目計劃」,支持具代表性的本地大型演藝作品長期公演具體安排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在上半年敲定。 政府會在今年十月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提供一個綜合平台展示作品,提供交流機會和商機。來年亦會舉辦「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在香港及大灣區舉行逾百場的文化藝術活動,預計會吸引約五千位藝文同業參與及十四萬人次入場。 …

港聞

2元乘車、交津開支大將檢討 陳茂波:無意取消計劃

  • 新報人
  • 記者:符文詩編輯:柯 慕蓉
  • 2024-02-28

財政預算案建議會在年內完成對「二元優惠計劃」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檢討,強調政府無意取消上述津貼。 陳茂波形容上述兩項交通資助計劃開支較大及增長迅速,其中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即「二元優惠計劃」)於2023至24年度開支約40億元,較2019至20年度增加超過兩倍;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於2023至24年度開支約35億元,較2019至20年度增加超過一倍。 陳茂波表示已要求有關部門檢視上述兩項交通計劃的運作模式,讓有關計劃以財政上可持續的模式繼續提供。 指導老師:林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