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一期

專題

港吸大麻青年增 醫生:藥效存不確定性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榆編輯:朱家俊
  • 2017-09-17

近年吸食大麻的青少年人數有上升趨勢,警方於 2017 年檢獲的大麻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有吸食者認為大麻較香煙酒精「安全」,希望大麻合法化。惟精神科醫生指,吸食大麻的上癮性及致癌性仍未有確實答案。 因好奇初嘗自種大麻 不認同大麻為毒品 阿倫(化名)於 2 年前因好奇從外國網站購入大麻種子,於家中自行種植並吸食。他形容,吸食大麻後會變得懶惰、感官亦會放鬆及放大。阿倫指,吸食大麻的兩年間未曾上癮,更直言,若大麻具成癮性,他絕對不會吸食,「我想任何一個有正常社交網絡的人都不希望終日變成這樣」,強調無意嘗試其他毒品。 阿倫亦曾兼任賣家,向身邊好友兜售大麻,但後來因被捕風險大,利潤亦不高,很快便抽身離開。 …

專題

舊區重建進度慢透明度低 居民飽受折磨

  • 新報人
  • 記者:翟睿敏編輯:黃靖茜
  • 2017-09-15

市區重建局今年 6 月推出舊區重建優化政策,首次抬升受影響租戶特惠金,望紓減重建阻力,但收購速度緩慢,導致租戶被迫居於惡劣環境,商鋪停業。租戶批評當局欠清晰時間表,透明度低令居民對重建進度所知寥寥,只能無期等待。有議員認為市建局需改革其架構及運作模式,以保障居民權益。 東福項目拖延逾四年 成「無掩雞籠」環境惡劣 東京街/福榮街(下稱東福)於 2013 年 3 月起展開重建項目,至今仍未完成收購程序然而,僅隔一街的青山道/元州街,相比東福晚一年開始重建工作,收購環節已接近尾聲東青重建關注組義工阿江表示,一般收購歷時約兩年,惟東福項目現已超過四年,情況很不尋常。 市建局收購速度緩慢,居民得不到重置 …

專題

戰友談雙學三子入獄 判決無阻爭取民主路

  • 新報人
  • 記者:陳菀雩編輯:冼康琳
  • 2017-09-08

雙學三子黃之鋒、周永康及羅冠聰早前因2014年衝擊公民廣場案,被上訴庭改判即時監禁6至8個月。三人的戰友對重判結果感到擔憂,但揚言不會因此感到打壓,正積極思考爭取民主新出路。亦有學者認為,判刑反令分裂的泛民陣營重新組織,更能激起年輕人參與社運的鬥志。 戰友身陷囹圄感憂慮 林淳軒:「做埋佢哋嗰份」 上訴庭上月中接納律政司的刑期覆核申請,改判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和秘書長黃之鋒,分別入獄8個月及6個月。而因被判監3個月以上,二人五年內不得參選立法會,意味二人將缺席立法會補選及下屆立法會選舉。 香港眾志常委林淳軒與黃之鋒,早於6年前開始於「反國教運動」中成為戰友,林形容,判決他感到既擔憂又憤怒。更令林淳 …

迎新營屢掀道德爭議 難為正邪定分界

  • 2017-08-31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冼康琳
  • 2017-08-31

臨近開學,大專院校又迎來舉行迎新營的季節。近年迎新營屢被揭發包含「踩界遊戲」,惹來道德爭議。有迎新營籌委認為參加者已是大專生,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而玩樂無傷大雅,勸籲外界不必小題大作。另一邊廂,有籌委希望為迎新營賦予另一重意義,以教育意味濃的迎新營分庭抗禮,卻被批無聊。 社會狠批傷風敗俗 迎新營籌委:人不風流枉少年 就讀恒生管理學院三年級的Kevin(化名)曾以新生、組長(俗稱組爸)和籌備委員身份多次參與迎新營,公開呼喊含有粗口和性描寫的口號。自言開放的他參與過不少被指意淫的遊戲,曾受罰替異性舔舐腳趾,又指在營中飲酒及玩懲罰遊戲是該院校的「傳統」。 Kevin形容酒能使組員放下包袱,曾於迎新營中 …

議員批港鐵延誤時間算法取巧 10小時僅算83分鐘

  • 2017-08-26
  • 新報人
  • 記者:麥卓溢編輯:顧志恒
  • 2017-08-26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下稱港鐵)近年故障頻生,今年上半年故障宗數已追貼去年全年數字。政府在2013年檢討票價調整機制時引入「服務表現安排」,若港鐵出現達31分鐘或以上,屬可控制範圍內的延誤,需撥出100萬元至2500萬元,作回饋乘客的票務優惠。而本月初,延誤逾10小時的觀塘綫故障,有傳媒預估罰款逾2000萬,惟最後僅罰款200萬元。有立法會議員指港鐵計算延誤時間的方法取巧,按機制計算的延誤時間較實際延誤時間少,促請政府及港鐵釐清定義。 延誤時間定義取巧 歷年多項故障「報細數」 因現時機制下,延誤時間只計算延誤時間最長班次的列車實際行車時間,較行車時間表多出的時間,所以,本月初觀塘綫訊號故障,雖整體 …

染海無邊 新舊染業的未來

  • 2017-03-11

染布業曾是香港叱咤一時的工業,但隨著經濟結構轉型,染布業逐漸步向黃昏。然而,有老一輩仍秉承傳統機染技術,堅守染廠,染出一匹匹色澤統一、完美的布料;亦有年輕一代引入外地手染技巧,以獨門手藝染成一份份多彩繽紛的藝術品,甚至把染布活用於不同領域。傳統染師的堅持及行業新鮮人的創意,盼令烏雲蔽日的染布業重現生機。

專題

政府嚴打工廈劏房 趕絕居民無安置

今年6月,牛頭角淘大工業村的迷你倉大火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工廈違規用途,政府表示將加強執法, 取締違反契約用途的工廈單位,工廈劏房租戶將面臨逼遷、無家可歸的威脅。有團體批評,政府揚言要取締工廈劏房,卻沒有提供安置政策配套,只會令劏房租戶被逼居住於更隱蔽惡劣的地方。 記者、攝影:鍾妍 編輯:陳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