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

環團批環保飲管「不環保」 或造成另類浪費
- 2017-10-27
- 新報人
- 記者:陳鈺霏編輯:黃靖茜
- 2017-10-27
自 2007 年本港首個「無飲管日」舉辦以來,坊間開始推出環保飲管,材質以不銹鋼和玻璃為主。惟近日有環保組織對環保飲管的衛生安全及推行意義提出質疑,認為其達不到減塑效果,反而造成不必要浪費。 塗層易脫落 買環保產品反生廢物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稱,現時市面存在低質量環保飲管,雖然價格低廉,但因使用廉價鋼材製造,令其壽命短暫,使用數星期後便出現塗層剝落,如消費者重新購 買並頻繁捨棄損壞的環保飲管時,反而會產生更多廢物。他又提到,日前有機構以派發紀念品方式,向市民提供環保飲管,但市民會否願意使用無從知曉,或會造 成另一種浪費,朱更反問「為什麼要使用飲管?」 朱江認為,類似環保產品似鼓勵外界「以消費 …

政府部門各自為政 缺統一機制處理塌樹
- 2017-09-27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李心怡編輯:陳正心
- 2017-09-27
每逢颱風季節,大量樹木遭強風吹倒。若塌樹斷枝狀態良好,可以回收再造,政府卻把塌樹直接送往堆填區。現時全港樹木分屬9個政府部門管理,各部門的處理手法不一,有環保團體倡議設立回收機制統一處理塌樹。 花槽太細泥土不足 樹難抵強風 截至今年9月,天文台已發出4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颱風「天鴿」及「帕卡」更於8月底接連襲港,造成大量樹木倒塌。根據發展局的數據,樹木管理辦事處自今年1月至今共錄得8,152棵塌樹。長春社保育經理兼樹藝師許淑君表示,樹木會於最近兩次颱風來襲期間倒塌,大多因花槽太細,泥土容量不足,以致無法支撐大樹抵禦強風。 樹木管理分屬9部門 塌樹成廢物送堆填區 本港樹木依其種植位置,分別交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