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
港生內地學習受阻 擱置進修計劃
- 2020-07-17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郭曉茵編輯:鄺泳珊
- 2020-07-17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少在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滯留香港,大部分學生要等待校方另行通知才能返回校區。在留港期間,他們以網上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遇上不同障礙。同時,亦有學生對內地疫情的情況存有疑慮,暫緩前往內地進修的計劃。 網上學習困難重重 嚴儷就讀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三年級,由於內地大學宣佈停課,加上校方呼籲港、澳、台學生留在家中,所以現時她利用「騰訊會議」和中國大學網課平台「MOOC」在港進行網上課堂。她認為,在家中進行網上學習相比起在宿舍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但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香港居住環境比較擠迫,而且雜物較多,如果能在 …
【2020台灣大選】「反紅媒運動」台港開花 學者:旨在喚醒民眾意識
- 2020-04-05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童
- 2020-04-05
「反修例運動」爆發以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下稱TVB)報導示威新聞的方式備受爭議,有人因而發起「罷看TVB」行動,甚至抵制其的廣告商;而在台灣,有民間團體亦於去年發起類似的罷看活動,聲言要扭轉新聞台「收視失衡」的現象。有學者指出,由於目前的法律制度難以對媒體進行規管,所以罷看運動只是旨在能喚醒民眾意識,學懂分辦媒體報導的中立性。 台網民創「藍綠地圖」 統計商家有否播特定媒體 在香港,自「黃色經濟圈」興起,店內電視播放的頻道成為了「黃藍商店地圖」的其中一個判斷準則,網民為抵制曾涉多宗廣播局投訴的「無綫新聞」,會將播TVB的食肆判定為「藍店」,部份餐廳因而摒棄慣性播TVB的習慣。 台灣亦有一些網民 …
新任議員嘆區選後啟動困難
- 2020-04-05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陶依羚編輯:鄺泳珊
- 2020-04-05
民主派於今屆區議會選舉中大勝,獲得87%議席,當中有不少政治素人及政壇新人勝出。大部分選區由民主派取代連任多年的建制派,不少候任議員要重新尋找辦公室、招聘人手、裝修辦公室等,當中涉及大量的啟動資金,有候任議員指出至今仍未找到辦公室,亦有議員指就審批開支方面遭到政府政治打壓。而民政事務總署則否認政治打壓,表示如有區議員在設立辦事處時遇到困難,會提供適切協助。 審批開支安排遲通知 議員斥政治打壓 港島東區民主派區議員徐子見,12月20日於社交網站Facebook批評政府取消對議員預支啟動開支的政策,直斥政府「玩政治打壓」。徐子見指,上屆區議會選舉後,東區民政事務署主動邀請候任議員參加茶會,詳細地解 …
政治對立惹仇恨 「起底」欺凌成常態
- 2020-01-31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王思穎、黃逸沂編輯:黃永亮、徐卓藍
- 2020-01-31
反修例運動爆發逾半年,立場對立的人互相指罵,更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出現網絡欺凌。除言語攻擊,亦有網民公開對方的個人資料,令他們及其家人受到騷擾。有人更將網絡上的欺凌行為帶到現實世界,排擠及攻擊政見相反的人。有學者認為,雙方互相攻擊的行為是基於政府未能化解仇恨,而欺凌行為亦為言論自由帶來制肘。 身材受批評 受害者以諷刺抒壓 反修例運動持續,網絡上有不少人就運動發表意見,卻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攻擊。以往經常在社交媒體發佈性感照片的黃于喬(Emilia),因發表支持抗爭者、反警暴的言論而被支持政府的網民以其身材及性感照片作攻擊。「五大訴求」是反修例運動的口號之一,有人則在她的照片 …
反送中硝煙:停課下的中學生
- 2020-01-28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叶釗穎、林芷童編輯:黃永亮、徐卓藍
- 2020-01-28
反修例運動持續發酵逾半年,11月中旬多場「黎明行動」,造成全港多區路面受阻,公共交通工具服務暫停,交通情況幾乎癱瘓。教育局為保障學生安全,於11月18日宣布全港學校停課近一星期。 課堂停了,街頭上的戰爭卻並沒有竭止。有中六生從理工大學之中成功逃生,但至今未忘當日的絕望與恐懼,戰場上的暴力依然歷歷在目;另一邊廂,有中六生被停課打亂學習計劃,可能會選擇於海外升學。 停課成抗爭契機 理大「月黑高飛」 就讀於本地學校中六M同學(化名)表示每一場集會、每一次示威都是站在前線。他直言,在停課後沒有課堂的牽掛,有充分時間參加運動,於是更加積極在前線幫忙。在停課的前兩天,他來回奔波理工大學運送物資 …
中六抑鬱症少女:抗爭中尋生存意義
- 2020-01-23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陶依羚編輯:趙苡彤
- 2020-01-23
反送中運動從炎夏走到寒冬,這段時間不少人開始思考自己及香港的未來。身為一個中六學生,楊同學的生活本應充斥著歷年試卷、課後補習,為大學的選科和未來的職業而苦惱,惟楊同學在反送中運動下卻有着不一樣的生活。 16歲的她患有抑鬱症,一次又一次隱瞞正在國內接受化療的媽媽走上抗爭前線,期間更曾因刑事毀壞被捕。面對一切壓力與未知,未來在她的腦海內變得暗淡。16歲少女對未來的想象,竟由取佳績、入大學,化成遺書上的三數遺願。 記者:陶依羚 編輯:趙苡彤 瞞病重母親上前線 「臭格」裏過中秋 「回頭、轉身、跑!」是每個抗爭前線會經歷的事,11月18日的人踩人事件對楊同學來說尤其深刻,當晚大批市民於油麻地聚集,打算營 …
重慶大廈偏見不再 與港人共患難的印裔社工—Jeffrey Andrews
- 2019-12-27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叶釗穎編輯:李蕊晴
- 2019-12-27
重慶大廈外擁擠的人群中,他背著吉他,黝黑的手將一杯水遞至白皙的手中,口 中吶喊著「We Connect!」,他與路過的遊行人土微笑、擁抱、交融。他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香港人——Jeffrey Andrews (Jeff)。作為香港第一位印籍社工,他的成長經歷並非一帆風順,職場生活也困難重重,但在港人面對危難之際,他主動挺身而出,只因他相信社會之中所有人不分彼此,應該互相扶持。 撰文、攝影:叶釗穎 編輯:李蕊晴 重慶「森林」溫暖如家 安慰疲倦港人 「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重慶大廈就是 我又愛又恨的地方。」Jeff在重慶大廈狹窄的商鋪間穿梭,親切地跟每一間店主問好。若遇到老友,他就大步上前給朋友一個 …
從自虐到自愛 愛滋病帶菌者的自主人生
- 2019-11-05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鄧澤旻編輯:鄭詩敏
- 2019-11-05
先後兩次被男性伴侶性侵,一度覺得自己猶如「慰安婦」的Colby(化名),從一開始對戀愛一知半解的盲目追求,到後來確診染上愛滋病毒,自殺未遂後坦然接受治療,甚至四出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消除公眾對愛滋病帶菌者的種種誤解。 重新談及這9年間輾轉穿梭於社工、醫生、心理治療師之間的經歷,21歲Colby偶爾仍會雙眼泛淚,但他坦言從未後悔,亦不再為自己身為同性戀及愛滋病帶菌者而自卑,只因這一切皆是他為自己抉擇的人生。 盲目追求「被愛」 用身體換取愛 「真的不知道,為何當初會那麼傻,不好好保護自己。」事隔9年,Colby回想起過往種種,仍然深深自責。他解釋當初對「被愛」與「被保護」的感覺趨之若鶩,「我很想一 …
粵拼文宣——反送中下的本土文化
- 2019-11-03
- 新報人
- 記者:陶依羚編輯:鄭詩敏
- 2019-11-03
「Gwong Fuk Heung Gong, Si Doi Gak Mi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句標語如果沒有翻譯,你知道是甚麼意思嗎?政治與語言從來都是唇齒相依,粵語拼音(粵拼)就一度成為反送中運動文宣的重要元素,更受本地及外地媒體廣泛關注。有製作粵拼文宣的示威者認為,粵拼具凝眾力,有助分辨「同路人」,但亦有學者指出粵拼文宣未有進一歩普及的主因在於缺乏統一標準。 粵拼分辨「同路人」 年輕人易得共鳴 反送中運動期間出現的粵拼文宣,源自連登討論區上有人提出用粵拼分辨「同路人」,粵拼本來只是年輕人間為了更方便聊天所使用的輸入法,但在反送中運動中,粵拼卻成為了「只有香港人才明白」的獨特溝通文 …
商鋪政見成消費指標 反送中引發「顏色消費」
- 2019-11-03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叶釗穎、林秀珊編輯:徐卓藍、黃永亮
- 2019-11-03
反送中運動引發的警民衝突持續,社會根據政治立場分化成藍黃兩個陣營。近月網上流傳著「黃藍店鋪表」:「黃店」支持反送中;「藍店」支持政府執法。網民根據店鋪表發起罷食罷買藍店,支持黃色小店的行動。然而單靠人們投稿的資料來源卻未必可信,有店舖被錯認「藍店」,損失慘重。有商界人士認為,商家不應將政治立場帶進食肆。 黃藍分類靠網友投稿 部份店鋪有「偽黃」之嫌 近月多個社交平台如Facebook及Instagram都流傳著黃藍店鋪表,每個地區都有專屬的一個,可見其覆蓋度甚高,大部分資料來源則來自該區的網友。。她解釋,資料大多來自網友投稿,「一開始相信網上討論區的資料,但慢慢發現未必準確,所以會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