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港聞

男子接種疫苗後出現面癱 未獲呈報被拒絕賠償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編輯:王芷媚
  • 2021-10-19

民主黨接獲一宗求助,事主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出現面癱,因醫院未有向衛生署呈報個案,而被疫苗保障基金拒絕賠償。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估計,事件涉及醫生漏報,建議政府建立機制讓市民直接向衛生署呈報注射疫苗後的副作用。 男事主Y先生於8月31日在林士德體育館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翌日早上發現左邊面部出現面癱,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診。事主指,急症室醫生診斷他出現「貝爾面癱」副作用,並表示會向局方呈報個案。惟醫生指,事主有可能因睡眠情況差而出現相關情況。事主及後獲轉介到內科及眼科覆診,亦因頭痛不適被轉介到腦科 ,但需等到2024年才能覆診。 事主在9月初向AXA安盛申請疫苗保障基金。保險公司指個案未獲醫 …

港聞

浸大向4名奧運參賽運動員頒發獎金 李慧詩:將大學生涯視作一場奧運會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高諾恆
  • 2021-10-18

香港浸會大學今(18日)邀請本屆奧運會參賽運動員李慧詩、陳浩源、陳仲泓及何宛淇回校進行分享會,浸大向各名運動員頒發15萬元港幣獎金。運動員紛紛寄語同學要感謝身邊的人,珍惜短暫的人生,並敢於踏出第一步。 2020東京殘奧羽毛球男子WH2級單打銅牌得主陳浩源引用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的故事,指戲中飾演殘疾運動員的男主角在成為「Hero」後受到萬眾矚目,當他還是「Zero」的時候,有媽媽和教練的支持。陳浩源認為,在人生低谷時,支持自己的人是最值得珍惜,但不少人久而久之視之為「手到拿來」,藉此他勸喻同學珍惜對自己不離不棄的人,不要錯過看似「手到拿來」的機會。 陳浩源以自身經歷,寄語同學踏出第一步,不要 …

港聞

跆拳港隊缺專場 隊員對新局無望

  • 新報人
  • 記者:龍德文編輯:申詩煒、李嘉希
  • 2021-10-18

有港隊跆拳道運動員指因資源及配套不足,缺乏專屬訓練場地,於是自資開設道館,令訓練更加專注。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認為推動體育發展不能單靠政府資源,需要多方配合。 記者:黃靖文、楊桂馨、龍德文 編輯:申詩煒、李嘉希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港聞

學童人口料結構性下跌 學校或需退場 楊潤雄:「以學生利益為最大考慮」

  • 記者:徐 尹恩編輯:梁栩焮
  • 2021-10-15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15日)出席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時表示,對於現時學童人口出現結構性下跌,教育局會持續評估和觀察情況,在未來三至五年內調整學校數目,預料有些學校或需「退場」。他強調會「以學生利益為最大考慮」,平衡學位的供應和需求,減低對老師及學生的影響;他又呼籲學校積極跟進及加強學生有關國旗、國徽及國歌的教育。 現時全港有八成公營小學,已實施小班教學。被指有學校反映基於整體公平性,教育局應實行全面小班教學模式,楊潤雄表示不認同。認為每區學童人口情況不一,有地區出現學位求過於供的問題,因此未能做到全面小班教學。同時,他提及將會在下星期會向立法會遞交文件,並於會議上與業界討論有關「殺校」和學校搬 …

港聞

【陳帆:與深圳成立專辦 探討北部都會區跨境鐵路】

  • 記者:DMC編輯:高小柔、梁朝威
  • 2021-10-14

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及興建五條鐵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已就連接洪水橋至前海的鐵路與深圳成立專辦,預計明年完成首階段研究。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認為,「北部都會區」改變了本港「南重北輕」的發展觀念。 記者:魏焰、梁宇 編輯:高小柔、梁朝威 指導老師:王春媚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港聞

薛永恒:業界受施政報告鼓舞 本港創科界發展明朗

  • 新報人
  • 記者:廖珮言編輯:呂嘉琪
  • 2021-10-13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13日)在電台訪問時指,創科業界對施政報告提出增撥土地予創科發展表示支持,業界坦言「我們努力了這麼多年,終於開始看見成績」。薛透露,政府將在流浮山興建佔地5公頃的科技創新中心,以配合前海計劃;並預計2022年在將軍澳落成本港第二個先進制造業中心,以繼續發展智能生產線。 薛永恒表示,當馬料水填海計劃重啟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岩洞後,香港科學園的面積將會由22公頃擴建至88公頃。流浮山科技創新中心屆時在一地兩檢配合下,將會有鐵路線連接流浮山與前海服務合作區,他相信此措施有助加強中港人流交往和合作。 薛永恒稱,將軍澳先進制造業中心為「非一般的工業大廈」,指政府在興建中心時已完 …

港聞

黃錦星:政府將投2400億支持氣候行動 探討不同時段不同電費措施

  • 新報人
  • 記者:黃 可兒編輯:謝逸萍
  • 2021-10-12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提出,香港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2035年或之前停用燃煤發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12日)接受電台訪問表示,將全力推動《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冀實現深度減碳以及提升空氣質素。他透露政府正研究收緊法例規減電量,包括:按時段收取不同收費,預料未來數年將轉用智能電錶。 黃錦星表示,政府將在未來15至20年間,投入2400億於與氣候相關的工作,包括:全力發展潔淨能源、興建綠色建築、綠色運輸以及全民減廢及回收。另外,政府訂立「綠色能源指標」,爭取在5年內把政府建築物和基建設施的能源表現提升6%。 黃指,現時全港約四成的電錶已更換成智能電錶,目標在未來數年內完成 …

港聞

香港房地產協會協:施政報告目標遠大 建議加快「補地價」

  • 新報人
  • 記者:何 歡鳴編輯:張詩朗
  • 2021-10-11

香港房地產協會(下稱協會)今(11日)就《2021 施政報告》土地房屋政策撰寫意見書,認為今屆施政報告較以往進取及更有策略,但執行細節不足。協會提出短、中、長期發展方案,當中包括「活化工廈計劃」、「北部都會區」等項目,長遠發展則建議將葵涌貨櫃碼頭遷至桂山島,騰空土地發展新都會區。 協會提醒政府短期內應加快「活化工廈計劃」進度,除了適當補助工廠業主,亦應特設工作小組特急處理相關事宜,,在消防安全下,把舊工廈改建為「過渡性房屋」以解決劏房問題,並建議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提升興建速度。 針對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協會表示方案可行,但需加入歷史保育和產業發展元素,建議政府完善周邊基建配套設 …

港聞

鄧炳強:23條立法需加強應對間諜活動

  • 新報人
  • 記者:李 朗僑編輯:盧穎彤
  • 2021-10-08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8日)出席2021施政報告政策記者會時指,政府正積極研究推行《基本法》23條立法,並期望於下屆立法會會期展開諮詢及立法工作,履行《基本法》下的憲制責任。他亦指出美國中情局設有「中國任務中心」,有關間諜活動的罪行或需在23條加強著墨。 鄧指,近年有危害國家安全的人以不同方式鼓吹和滲透港獨訊息,如利用文化藝術和媒體刊物,亦有人在網上發放虛假訊息,煽動市民對中央政府的仇恨,試圖癱瘓社會的破壞。就近年香港社會實際情況,以及考慮到國家安全風險,他認為有需要加快《基本法》23條立法,以應對上述情況風險和最極端的情況。 他表示正推展相關工作包括參考2003 年提出的立法草案內容、研究與國 …

港聞

【規劃北部都會區 漠視生態平衡】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 2021-10-08

在「北部都會區」,亦有多個濕地被納入發展,有馬屎埔原居民批評,政府收地忽視生態發展和居民利益 。 記者:張瑜瑤、林枝清 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新界東北#北部都會區#馬屎埔#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