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躲在暗處的隱形人——專訪兩位香港口述影像員
- 2023-07-2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尹寶盈編輯:尹寶盈
- 2023-07-29
在放映禮堂漆黑一片之下,舞台的正後方,彭晴拿著話筒,緊鎖眉頭,盯著大銀幕裡人物的一舉一動,描述著緊湊的戲情。台下坐著的人雙眼並沒有跟著畫面跳動,但他們卻跟隨著情節的推進,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台下坐著的正是一群視障人士,而他們之所以能夠享受電影,背後不少得的正是一眾口述影像員。其實不只是電影,在博物館裡、拳賽觀眾席上,不同的娛樂活動上都有像彭晴、梁凱程一樣的口述影像員,為視障人士及更多的觀眾填補缺口,讓他們重組視覺的碎片,成就一幅完整的畫面。 經歷傷痛尋找方向 彭晴:是我的救贖 「她總是講得很穩陣,不疾不徐,也形容得生動。」一名聽過彭晴多場現場口述影像的視障人士說。 在約15年前,經歷過婚姻的 …
聽見港產片:口述影像填補了我們的缺口
- 2023-07-2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尹寶盈編輯:尹寶盈
- 2023-07-29
記者:尹寶盈 「我什麼電影都會看,就算不太喜歡的也好,某程度是我們的權利。」關志偉聲音帶點沙啞,緩緩說起自己的經歷。 67歲的關志偉從六歲起雙眼失明,卻是一個電影迷。說起最近上映的《正義迴廊》、《毒舌大狀》,他都「看」過,「黃子華在法庭上大大力拍枱、大大聲罵權貴那些都深刻,有種置身在現場的感覺」,他回味起剛看過不久的港產片。 看不到大銀幕的畫像,但透過演員聲音,再配合動作、環境等描述,他可以欣賞電影的情節,細味出戲中心思––這正是口述影像,不單是輔助娛樂的工具,更是視障人士擁有想像自由的出口、與社會連結的途徑。 港產片捲土重來之際 失明者跨過視障隔閡 從周星馳喜劇到王家衛愛情片,「香港電影」招 …
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教育應成人生必修課
- 2023-07-2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編輯:文 樂瑤
- 2023-07-23
如果你能預知死亡何時到來,你會及早向親友交代臨終意願嗎?有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仍未有把握時間向家人表達臨終意願,結果令親友處理相關事宜時心力交瘁,更令年邁的母親出現失憶的應激反應。同樣知道自己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有人會選擇坦然面對,及早向親友交代好臨終意願,令親友可在實務和心理上準備面對自己的離世。 對死亡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源自他們接受生死教育的多寡,生死教育藉了解死亡來反思人生,減少死亡帶來的痛苦和遺憾,因此生死教育絕對是人生中重要的課堂。近年香港關於生死教育的討論越來越多,生死教育工作者嘗試以不同方式向大眾傅遞生死教育資訊,但教育工作往往只依靠民間機構自發進行,欠缺政策支援的生死教育遲 …
在氫氣中尋找綠色未來——淨零目標下,香港氫經濟該如何走?
- 2023-07-2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潘明卉
- 2023-07-21
2022年7月15日,城巴在其柴灣車廠內,為引入全港首架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匯達交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蘇國健當時說,「我們希望政府盡快訂立氫能汽車在道路行走的守則和配套設施,特別是加氫站,以及關於氫氣的生產和儲存。」然而,香港的道路上至今未見氫能巴士的蹤影;相比之下,內地及歐美城市的氫能巴士早已大行其道。 以氫作為能源載體的「氫經濟」,是一種基於氫氣製造、儲存、運輸及應用於一體的全新經濟體系,被譽為實現綠色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當各國企業及政府積極投入到該領域的研發、應用,並出台相關政策措施時,香港政府過於保守的態度,讓業界頗感為難;有立法會議員預料,需由企業作主動, …
單親父不孤單 兒子父親節送驚喜
- 2023-06-17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謝欣桐、黃凱晴編輯:王愷澄、蘇博韜、陳感恩
- 2023-06-17
母親節有人到處張羅鮮花,情人節有人送戒指,父親節,你知道爸爸想收甚麼禮物嗎? 有單親爸爸收到兒子親手炮製的禮物,竟然是自己的心頭好,過程充滿驚喜,笑着過父親節。 記者:謝欣桐、黃凱晴 編輯:王愷澄、蘇博韜、陳感恩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父親節快樂 #單親爸爸 #估你唔到
與陪伴機械人生活 愛你是其唯一任務?
- 2023-06-15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譚美兒、容 嘉儀編輯:Bruce Lui
- 2023-06-15
香港與日本均面對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低的問題,近年日本推出陪伴機械人,它不會工作,但像兒女或寵物般陪伴生活,還會向你撒嬌。 記者譚美兒帶大家去日本感受下來自機械人的愛。 記者:譚美兒、容嘉儀 指導老師:趙麗如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日本 #東京 #川畸 #機械人餐廳 #餐廳 #人工智能 #Lovot #cafe #陪伴機械人#機械人 #AI #人工智能 #人口老化 #出生率低 #高齡社會 #移民潮
11.18 油麻地|4人暴動罪成 被判囚4年5個月至4年9月 官斥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 2023-06-0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編輯:郭穎琳
- 2023-06-08
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方於11月18日黑夜圍堵理工大學,有示威者在油麻地一帶發起「圍魏救趙」行動,213人被控暴動罪,分拆17案審訊。其中一宗涉及18人的案件,13人不認罪後受審,早前裁定所有被告暴動罪成,其中四人還押至今(8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區院)判刑,被判囚4年5個月至4年9個月。其他被告早前已判刑。 暫委法官嚴舜儀判刑時指,本案暴動發生在商住區林立地段,示威者投擲汽油彈及其他破壞行為對現場人士帶來直接的人身傷害,造成的財物損失和對公共設施的破壞損失難以估計。法官形容本案情節嚴重、性質惡劣,認為各被告當時不論何時加入,都必定知道暴動的實況,增加聲勢令暴動持續。 第8被告翟耀 …
「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成立 李慧琼:召集各方撐政府方案
- 2023-05-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鄭希敏編輯:吳 詠瑩
- 2023-05-05
政府日前公布方案,改革區議會組成,今(5日)有團體組成「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由全國人大常委、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擔任總召集人。大聯盟早上於銅鑼灣舉行成立記者會並擺放街站,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都有到場支持。 李慧琼在致辭時指,成立大聯盟的目的是讓各界表達訴求,支持政府方案。她批評有區議員以區議會作政治平台阻礙政府施政,甚至勾結外國勢力、宣揚「港獨」,形容方案及時並有必要,是一套「聽到意見做到的制度」。李慧琼亦表示大聯盟將會於18區開設街站,收集簽名並組織座談會,期望爭取更多市民支持。 曾國衛發言指,方案能令區議會更多元化,亦能堵塞現時區 …
區議會改革直選減至兩成 麥美娟:直選席位非越多越好
- 2023-05-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浩然編輯:張 智傑
- 2023-05-05
政府昨日(2日)公布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改革區議會組成,將分別以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及地方直選的混合模式進行,議席比例依次為「4:4:2」,其中地區直選席位減至約兩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3日)在港台《千禧年代》訪問指,直選席位並非越多越好,提醒市民不需過於集中比例多寡。但有議員擔心提名門檻過高或會令議會無法充分反映市民意見。 在政府建議方案下,參與直選的候選人亦需先取得「三會」(分區會、防火會、滅罪會)中九人提名,再經政務司司長在內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批。麥美娟認為「三會」成員大多累積地區服務經驗,熟悉區內情況,合乎社會期望。她亦批評過往區議會較多聚焦政治類議題,猶如辦「政治騷」,盼 …
疫後五一黃金周 內地旅客指人流未如想像多 物價貴減消費意欲
- 2023-05-0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賴 嘉怡編輯:張 智傑
- 2023-05-01
今(1日)是內地五一黃金周的第3日,亦是本港疫情以來首個放寛措施的五一長假期,大批內地遊客來港。尖沙咀一帶不少遊客在景點「打卡」留念,商場名店、食肆亦處處出現人龍。有遊客表示相比內地,香港熱門景點沒有想像中擠迫。有遊客稱香港物價貴,減消費意欲,反而想試地道小店美食。 早上11時許,星光大道已經人頭湧湧。來自北京的吳小姐首次來港遊玩,笑言:「港產片和明星是我們這種80年代人的童年記憶,來香港也是為了體驗這種文化。」她計劃與丈夫和女兒一家三口留港兩天,不過因兩地匯率差別不大,香港物價甚至較內地稍貴,故沒有意欲大量消費,打算以觀光和品嚐地道小店美食為主。 不少店鋪門外亦出現等待進店購物的人龍。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