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暢遊郊野垃圾多 帶返市區方上策】
- 2021-02-0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蘇雯慧編輯:蘇雯慧
- 2021-02-08
疫情下,很多市民到郊外行山。有環保團體的調查發現,差不多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會將垃圾留在郊野,呼籲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記者:蘇雯慧 指導老師:呂秉權
港鐵東鐵綫新信號及9卡列車啟用後首工作日 有乘客批比平日擠迫(09:07)
- 2021-02-0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張嘉敏、謝逸萍編輯:羅敏妍
- 2021-02-08
東鐵新信號系統及9卡車早前投入服務,今(8日)為新系統使用後首個工作日。港鐵昨(7日)表示會在早上繁忙時間安排南下路段繼續以12卡列車行駛,並視乎需要作出車務調動安排及在車站實施人流管理措施。有乘客不滿港鐵改用9卡車後令車廂更擠擁。 早上繁忙時段,往紅磡方向的南下路段列車皆為12卡列車,而往上水方向列車在一小時內只有三班9卡列車,只是佔少數。車廂內可見,9卡列車比12卡列車明顯較為擠擁,新信號系統運作大致正常。 乘客吳先生指自己沒有預留更多時間乘車,並指港鐵的安排不錯。亦有乘客不滿使用9卡車後車廂變得更為擠迫,形容「無嗰樣整嗰樣」。他擔心因為環境擠迫使人與人的接觸增加,增加新冠病毒傳播風險。

【BNN「逆行」系列紀錄片:《不紙於此》】
- 2021-02-0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詩雅、陳穎彤編輯:陳詩雅、陳穎彤
- 2021-02-07
正所謂保護地球,人人有責,你又為環保出過幾分力呢? 有一樣可以回收、但港人經常棄置的廢物就是紙包盒,它們可循環再造成廁紙等有用物品,但港人每日人均丟掉1.5個,全年達37億個,加重地球負擔。 由於紙包盒不在日常的三色筒回收,加上疫情和政府支援不足,有心人想廢物利用,往往有如孤軍作戰。 記者:陳詩雅 陳穎彤 指導老師:呂秉權
中學生關注組聯盟擺街站 促市民關注通識科改革 (14:30)
- 2021-02-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蘇啟康編輯:羅敏妍
- 2021-02-06
教育局早前宣布改革高中通識科課程,今(6日)由多個中學生關注組組成的「香港中學生關注組聯盟」在旺角擺放街站,促請市民關注及響應網上聯署,反對高中通識科課程改。 就讀中四的關注組成員曾同學認為,新修訂的通識科課程與國民教育無異,擔心會只被灌輸中國正面的知識。 另一就讀中三的關注組的成員妙同學被問及有否曾因舉辦政治活動而被校方處分,她表示曾因叫政治口號而被記缺點,但她認為「既然決定去做這件事,已經預計了會有後果」。
民間電台擺街站 冀律政司「釋放政治犯」(18:14)
- 2021-02-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鄧文滔編輯:陸清暐
- 2021-02-06
民間電台今(6日)於銅鑼灣行人專用區擺街站,呼籲市民聯署表達「釋放政治犯」的訴求,另外有市民在街站領取揮春,揮春寫有「釋放政治犯」等字句。 民間電台台長曾健成亦在場。曾表示,現時社會環境下需堅持信念,更稱「如果所有人也退縮,那麼香港便沒有人發聲。」
【BNN「逆行」系列紀錄片:《茶涼人走?》】
- 2021-02-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黃麗莎、李昌峻編輯:黃麗莎、李昌峻
- 2021-02-06
《施政報告》連續兩年提出研究收回茶果嶺村等三個市區寮屋區, 用作興建高密度公營房屋, 預計2025年正式動工。 茶果嶺村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不少老街坊在此出生、結婚、開枝散葉、幾代同堂, 村民們多年來建立的親密鄰舍關係和感情, 又會否就此拆走? 記者:黃麗莎 李昌峻 指導老師:呂秉權
科技罪案上升55% 網購騙案佔總體一半
- 2021-02-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何琛然、梁朝威編輯:何琛然、梁朝威
- 2021-02-05
【科技罪案上升55% 網購騙案佔總體一半】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公布去年科技罪案數據,2020年科技罪案較 2019 年上升 55%,達 12,916 宗,當中主要因網絡購物騙案上升 6,678宗。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在「共建安全網絡 『安全使用流動裝置』網上研討會」發表網絡犯罪趨勢分析。數據顯示, 2020 年科技罪案較 2019 年增加 4,594 宗,主要網絡罪行包括網上購物騙案、祼聊騙案、網上情緣騙案及公司電郵騙案,分別佔 51%、 8%、7%及 5%。 葉卓譽指出,最近幾個月有很多假扮香港郵政、政府部門或銀行的釣魚訊息,作出騙財、盗取信用卡資料等非法行為 …
教協:通識科改革倉卒 建議教育局重新諮詢 (19:15)
- 2021-02-0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梁沅婷、黃寶詠編輯:羅敏妍
- 2021-02-04
教育局日前(2日)向全港中學發通函,公布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即中、英、數及通識將作出課程修訂,並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問卷調查。教協就此今(4日)召開記者會作出回應,批評局方提出改革過於倉卒,亦未能充分諮詢前線老師意見,做法如同向業界拋出了「震撼彈」。教協促請教育局收回文件,並重新向業界諮詢意見。 在教育局日前發出的通函中,指明修改通識科科名,以及刪減通識課程內容,而新通識課程擬由現行的6大單元刪減為3大主題,主題分別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以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新通識科」將取消獨立專題研究(IES),並增加到內地考察,課時亦將由250小時縮減至130至150小時。至於考評方面 …
政府建議進入政總人士使用「安心出行」後首日情況(09:10)
- 2021-02-0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呂嘉琪、謝逸萍編輯:趙婉婷
- 2021-02-04
政府建議今日(4日)起,所有進入政府總部的人士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以記錄他們進入政府辦公室的日期及時間。早上現場可見,大部分進入政總的人士均主動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並向保安展示記錄。但亦有人未有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須到旁邊櫃檯登記資料方可進入總部大樓。 記者沿路通往政總,期間發現橋上牆壁被貼上數十張「安心出行」二維碼。於政總門口觀察,有不少進入政總人士已預先下載「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但亦有人因技術問題或未有下載應用程式,而滯留於大樓入口處前。現場亦設有「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技術支援櫃檯,約有10名政府人員協助人士。 公務員陳小姐(化名)表示,員工進出政總本已記錄,她直指要求進入 …
連續4夜「突襲式封區」 涉及區域包括屯門豐景園及柴灣興華(一)邨美華樓(00:00)
- 2021-02-0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羅敏妍、鄧文滔編輯:陸清暐
- 2021-02-04
政府於昨晚(3日)將近7時公布,將柴灣興華(一)邨美華樓及屯門豐景園第一座列為「受限區域」。「封區」期間,當局會安排居民到鄰近臨時採取站進行強制檢測,期間居民須逗留其住所,不得離開。 居住於豐景園的黃先生指,他在下班後駕車回家時曾無法進入屋苑停車場,又指「第一個警員是讓我進入停車場,但經過閘口時,第二個(警員)卻不准我內進屋苑停車場。」 黃先生隨即解釋,屋苑內有自己的停車車位,警方才讓他放行,但他指,截查期間警員未有詢問他是否第一座居民。 至於「受限區域」之一的柴灣興華(一)邨美華樓,住戶須到屋苑旁的球場排隊接受病毒檢測。由於球場為臨時採取站,故球場鐵網被圍上帆布,工作人員又於球場外圍設起封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