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港聞

【人物專題】港英混血兒堅持在港發展 三鐵運動員曾祥星:不應以奧運入場券定成敗

  • 新報人
  • 記者:陳晉剛、林子明編輯:黃梓霖
  • 2024-11-17

「留喺呢度就好似係我嘅屋企,我嘅屋企就係香港!」在港隊三項鐵人項目中有一位看上去不太「港樣」的運動員,他是港英混血兒曾祥星,訪問時,他堅定地道出對香港的感情。 今年巴黎奧運港隊再創佳績,全城歡騰的同時,香港運動員的待遇亦受到大眾關注。有人認為在香港非一線的運動員待遇欠佳,但持有中國香港和英國雙重國籍的曾祥星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仍然選擇在這個彈丸之地成為全職的三項鐵人運動員。 「慶幸在香港出生」 混血兒身分無阻留港發展 曾祥星雖然同時持有香港和英國護照,但他在香港土生土長,融入香港社會;「我能夠講流暢的廣東話,可以很好地跟身邊的人、隊友交流。」曾祥星幼時參加興趣班,意外發現自己對三項鐵人的興趣 …

港聞

【新聞專題】SEN學生5年間颷升 受訓老師數目追得上變化?

  • 新報人
  • 記者:張智浩、鄭宇霞編輯:陳 鈞延、林 葦津
  • 2024-11-13

  「SEN學生越嚟越多,老師兼顧不到。考試時女兒沒有人讀卷,女兒為此感到氣餒。」一位媽媽憶述自閉症女兒的經歷。有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學生5年間多1.5萬人,三年前教育局要求中小學應在五年內有八成老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培訓,但有老師坦言不願去上課,其中一個原因正是SEN學生越來越多。 「你當是所有的功課和知識量乘二。」12歲Jeffery剛升中一,放學時分享升中生活,他坦言升中後功課和測驗比小學時多,更形容是「小測爆發期」,每日都有測驗或默書,但他補充:「壓力除二。」單憑對話未必知道他是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學生,亦很難想像他小學時曾經因為成績差萌生自殺念頭。 一次 …

港聞

「電子奶嘴」難取捨 育兒路上怎抉擇

  • 新報人
  • 記者:林凱悠、黃智瑩、陳卓文編輯:雷 家寶
  • 2024-11-12

「佢之前望住部平板電腦嘅時候,係完全唔理你。」黃先生道出五歲兒子以往依賴「電子奶嘴」時的情景;隨著電子產品全面融入生活,近年連奶嘴也電子化,有家長以電子產品代替傳統塑膠奶嘴用來安撫孩子的吵鬧,這種習慣漸漸形成「電子奶嘴」現象。  數據顯示,目前香港家庭容許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遠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逾兩倍,心理學家指出,經常以電子產品控制孩子情緒,或會影響他們的社交能力及腦部發展;如何在這個問題上取得平衡,不少家長都進退兩難。 香港小學生螢幕使用時間「超標」   不少家長使用電子產品轉移兒童注意力,都是為了取得即時的寧靜,好讓大人可以有片刻安寧,從而稍事休息或專心做事。世衞建議,一歲以下幼兒使用 …

港聞

【人物專題】曾赴韓義教脫北者 回港延續教育初心 鄔麗霞:想令世界更溫暖

  • 新報人
  • 記者:葉晞琝、曾婥嵐編輯:高詠婷、戴慧豐
  • 2024-11-08

無論是義教脫北者,還是作為SEN (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導師,一路走來,鄔麗霞始終保持自己的初心—「想令世界更溫暖」。十年前她隻身前往南韓宣教,後來因緣際會義教脫北者。一身樸素打扮的她從不計回報,卻收獲多段真摯友誼。 「小女孩」變成熟 意外收獲真摯友誼 「佢哋自己嘅傷痛會令到佢哋性格上會有缺陷,導致同佢哋相處嘅時候好容易中招,好容易自己都會受傷。」談及與脫北者的相處,鄔麗霞思索片刻後回答。鄔麗霞憶述,曾經有一次,未能完全接受脫北者送她的禮物,引起對方誤會;該名脫北女士以為她不領情,甚至在別人面前說她的壞話,令另一位受過她幫忙的脫北者遷怒於她。 鄔麗 …

專題

美國大選|選民:憂特朗普當選失女性權利和自由

  • 新報人
  • 記者:林 葦津、呂婉怡編輯:林 葦津、呂婉怡
  • 2024-11-06

美國大選的投票日,各地的選民都紛紛前往投票站,投下手中關鍵的一票。《新報人》記者今日(5日)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其中一個投票站視察,現場早上的人流較為稀少。有選民形容是次選舉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望能選出美國第一位的黑人女總統,又有選民認為特朗普的2025計劃將會進一步收窄社會發展。   記者早上9時到投票站現場視察,陸續有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直至10時左右,投票站開始出現人龍。     身為美國移民的Azhenedt Sanabria形容,這次的選舉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不只是對自己的影響,更是關乎候選人如何代表國家。「今次有可能選出美國第一位的黑人女總統。」 …

港聞

施政報告擬完善廣東院舍照顧服務 議員:家庭因素令長者對計劃卻步

  • 新報人
  • 記者:張智浩、鄭宇霞編輯:劉瑋晴、林 幸言
  • 2024-10-16

行政長官今(16日)在施政報告宣布,將資助領綜援長者入住廣東省的安老院,並改善「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為入住廣東省安老院的長者提供更多選擇和支援。 扶貧委員會委員兼觀塘區議員簡銘東認為,兩地安老院的最大分別是院舍居住空間;他說本地院舍普遍居住空間較小,若長者希望有更好居住空間或支援,或需花費一至二萬元入住私人院舍;而內地安老院舍居住空間較大,設施和環境亦不錯,是吸引長者的誘因。 簡銘東認為,計劃頗受長者歡迎,不少長者曾查詢入住廣東省安老院的詳情。有查詢者向他提及,不少長者認為在內地居住,能更方便與內地親友見面,內地物價較低也是吸引長者的原因之一,包括食物價格和安老院費用等。 然而,簡銘東認為 …

專題

香港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做好準備了嗎?

  • 新報人
  • 記者:林淑盈、周楚洇編輯:伍俊熹、陳惠娜
  • 2024-07-31

踏入2024年夏季,香港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浪;世界氣象組織(WMO)在2021年發表報告,指地球正出現巨變,全球極端天氣已成為新常態。 經常在媒體分享關於氣候變化議題、人稱武哥的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表示,氣候變化令颱風變得更強,引起海水上漲,這叫做風暴潮;而地球變暖,大氣層也更暖,變相可以容納更多水分,下雨時雨勢就會比以前更大。他說,如果從根本解決,就是要阻止全球暖化,不應繼續燒煤、石油,應該用多些再生能源。 治標的方法就是適應,例如堤壩起高些,建地下的儲水設備;他說在跑馬地的地底有一個好大、可以容納落暴雨時的洪水的設施,叫做soft water drainage。如果下大雨,水會落在 …

專題

【專題報道:另覓靈藥】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Tin Ching Thira PANG編輯:Tin Ching Thira PANG
  • 2024-07-29

  「有病」看醫生、藥到病除,是常聽到的道理。對於精神健康出現毛病的人,他們能否獲得適切治療?吃藥又是否唯一方案? 根據醫管局,現時全港有超過96萬人次在精神科求診,創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而新症輪候時間最長超過兩年。面對精神科服務支援不足,有人選擇在體制外另覓出路,以頌缽和大自然去「自救」和「救人」。 體制外的治療方法是否「靈藥」?患者選用這些方法有何考量和風險? 記者:彭天晴 指導老師:潘蔚林 #廣播新聞網 #BNN #精神健康 #森林療癒 #頌缽療癒 #復元人士 #大自然療癒 #森林浴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 : …

港聞

香港駕駛考試制度過時 難評考生實際駕駛水平

  • 新報人
  • 記者:馬子釗、蔡琮崙、簡恩翹編輯:黃梓霖
  • 2024-07-25

社會上一直有聲音質疑,目前考核標準或考核考生駕駛水平的方法,未能切合實際駕駛需要。考試時會用到的動作只為應付路試,未能在駕駛時學以致用對此有業界人士認為,目前的考車制度,未能確保考生完全掌握所需的駕駛知識,考試要涵蓋所有駕駛知識亦有難度。 路面交通情況大變 考車內容應與時並進 香港道路交通及道路網發展迅速,十三年間,車流量及主幹道總長度已有明顯增長;根據運輸署資料,由2009年截至2022年間,全港日均總行車里數(Vehicle-Kilometres per day) 亦由3229萬公里升至3840萬公里,增幅近兩成;而連接不同地區的市區主幹道(Urban Trunk Road) 總長則由85 …

財經

香港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 多元挑戰中把握投資機遇

  • 新報人
  • 記者:Wai Ting Shing編輯:Wai Ting Shing
  • 2024-07-18

近年來,全球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下簡稱為「ETF」)市場蓬勃發展,在過去五年,環球資金不斷湧向ETF市場,全球ETF資產管理規模(AUM)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18.9%,ETF成為投資者新興的投資選擇。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羅兵咸永道(PwC)預測,2028年亞太地區的ETF管理資產規模將達到3萬億美元,當中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ETF交易中心,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藉著ETF熱潮,投資者可以透過香港ETF市場,輕鬆實現多元化投資,從而獲取收益。然而,儘管市場潛力巨大,仍面臨著各種挑戰。 簡便資產組合 散戶、投資銀行皆受惠 香港ETF市場提供了一個廣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