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育及環保
東京奧運開鑼 市民望能紓緩社會氣氛
- 2021-07-2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盧芍霖編輯:王春媚
- 2021-07-24
受疫情影響延後一年的東京奧運正式開鑼,有商場為吸引人流在場內直播賽事,及推出購物優惠。有市民就指希望奧運賽事能紓緩社會氣氛。 有電視台昨日(23日)到商場宣傳奧運節目,吸引大批市民及歌迷到場。原定上年舉行的東京奧運,因為新型肺炎疫情延後一年,大部分賽事亦要閉門作賽。市民林小姐指今年奧運氣氛較以往平淡。 另一位市民陳小姐表示,平時較少看體育節目,但認為奧運最終能在疫情下舉行,望能紓緩現時社會氣氛,她指:「若Mirror 都可以紓緩社會氣氛,奧運都可以有同樣作用」。但她亦擔心日本疫情嚴重,奧運能否順利完成仍存在隱憂。 而羅太就指對今年奧運感受沒以往深刻,她表示這幾年經歷社運,不會再像以往一樣追看奧 …
中大研究:兒童患睡眠窒息症增加長大後患高血壓風險
- 2021-07-1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王春媚
- 2021-07-19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兒童患睡眠窒息症會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風險,病情達中度至嚴重的兒童,成年後患有高血壓的風險比一般人高2.5倍,長遠更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機會。 中大醫學院的兒科睡眠研究小組在2003年開始,進行全球首個為期10年的兒童睡眠窒息症隨訪研究,評估兒童睡眠窒息症與長大後血壓情況的關聯。研究團隊跟進243名分別為健康、睡覺時打鼻鼾、輕度睡眠窒息症及中度至嚴重睡眠窒息症的兒童,參加者當時平均年齡為9.8歲,進行血壓監察及「夜間多導睡眠電圖檢查」等。結果發現, 患睡眠窒息症的兒童長大後較大機會有高血壓,21名中度至嚴重程度的睡眠窒息症兒童,長大後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比正常人高2.5倍 …
林鄭: 不會強制打疫苗 或考慮要求無打針教師定期自費檢測
- 2021-07-1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7-15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15日)出席答問會,她回應有關防疫措施問題時表示不會強制前線人員接種,但正考慮日後定期檢測需要僱員自費,以鼓勵更多人接種疫苗。她指,市民接種疫苗和外防輸入是通關重要條件。她又說完全一致的防疫政策並非通關的必要條件。 蔣麗芸議員指,香港已多日零本地確診個案,但近日有由輸入個案引起的輸入個案,包括機場和檢疫酒店,假如控制不力,將會成為本地傳播大缺口,從保護僱員健康安全為由,詢問政府會否強制所有前線人員接種疫苗。 林鄭月娥表示,若有走漏個案必定源自於輸入個案,外防輸入的確是抗疫重要一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封關讓政府有壓力,同時亦要付 …
WWF將波士頓龍蝦列入「避免食用」級別 指捕撈威脅瀕危露脊鯨
- 2021-07-1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王愷澄編輯:王春媚
- 2021-07-13
愛好吃海鮮的人,不少都會選擇吃波士頓龍蝦,但日後大家想吃時,可能要「停一停、諗一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首度將波士頓龍蝦列入《海鮮選擇指引》「紅色避免」級別,呼籲市民避免食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來自美國及加拿大的波士頓龍蝦並未有受到瀕臨絕種的威脅,但捕撈海域,與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棲息地重疊,而用來捕捉波士頓龍蝦的陷阱網具,有機會誤捕北大西洋露脊鯨,令其受傷,甚至死亡。基金會列出數據指,露脊鯨自2011年起,族群數量下降了約15%,現時數量少於400頭。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主任王希允建議,市民可以改食被列「綠色-建議」類別,價錢相若的西澳龍蝦。 對於波士頓龍蝦被列入「 …
英基學生校內建太陽能發電網獲獎 望教育年輕一代可持續發展
- 2021-07-0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王愷澄編輯:王春媚
- 2021-07-09
英基四名學生助學校制定可持續發展方案,於校內建立太陽能發電網絡,推動可持續發展,並獲得「中電創新節能企業大獎」,他們指希望透過此計劃教育年輕一代可持續發展。 四名獲獎學生Ankita Joshi、 Taylor Chung、Zareen Tasnim 和葉家瑋,分別就讀英基學校協會轄下的英基啓新書院,以及英皇佐治五世學校。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方案主要是發展太陽能發電,自2019年2月起在八間英基學校建立大型太陽能板網絡,發電容量達500千瓦,能提供相當於香港110戶4人家庭一年所需的電力,減少達280噸碳排放。 方案其他措施,包括在校園內增添植物多樣性、設置紙包飲品回收箱,以及成立潔淨空氣委員會等 …
孔繁毅:接種疫苗後有77宗面癱個案屬罕見 已連續24日零本地確診可通關
- 2021-07-0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7-01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疫苗嚴重副作用個案中,暫時只有面癱與接種疫苗相關,400多宗嚴重副作用個案中,有77宗是面癱,他認為以接種300多萬劑疫苗計,屬罕見情況。他又表示香港已連續24日沒有本地確診,已可與內地和澳門通關。 孔繁毅今日(1日)出席新城電台《健康脈搏》時指,委員會檢視了400多宗疫苗嚴重副作用個案,認為多數與接種疫苗無關,僅面癱有關,「本港已被接種的300多萬劑裏有77宗(出現面癱),(接種)復必泰和科興各佔一半,情況輕微,可以痊癒。」他又表示即使沒有接種疫苗,每年也會有大約80人出現面癱症狀,經治療便能康復。 …
調查︰疫情下部分智障人士無法戴口罩令活動受限制 致情緒受影響
- 2021-06-1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編輯:林穎茵
- 2021-06-18
疫情下不少社福服務暫停,令智障人士及其照顧者飽受生活壓力。調查發現,疫情下超過五成的智障人士活動受環境約束,如因無法戴好口罩而無法進出部分場所。當中近八成人在陽光下的時間比疫情前減少,有醫生指減少曬太陽會影響維他命D製造及荷爾蒙分泌,引發焦慮等情緒問題增加。 本港五成八智障人士曾遭進出及正常活動等自由限制 香港中文大學與18個國家及地區合作研究,於去年8月至10月期間分析了3,754份問卷,而香港區有269份問卷,對象包括智障人士的家人及受薪照顧者。調查發現,本港智障人士曾遭遇環境約束(包括院舍外出限制、無法戴口罩而外出受影響等)的比率達58.4%,比國際比率的37.2%高。 嚴重弱智人士家長 …
消委會:近9成人願意多花錢在環保產品 港人回收意欲平淡
- 2021-06-1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6-17
消費者委員會今早(17日)發表消費行為追蹤研究報告,探討港人的可持續消費行為,即購買不破壞環境的產品。研究發現近九成受訪者願意花額外金錢購買可持續產品,如貼有環保標籤的家電,惟與2015年相比,港人的回收意欲未見增長。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可持續消費為「在改善生活質素的同時,沒有增加對環境的損害,以及犧牲下一代在天然資源上的需要。 消委會於2020年6月-8月間以電話及街訪模式,訪問了1,517名年齡15-64歲的市民,了解他們對可持續消費的認知和行為等。結果顯示受訪者的環保意識比2015年有提升,可持續消費的認知和態度指數從2015年的74分升至2020年的77分,但依然比行為和意願指數高(7 …
12歲或以上青少年明起可預約接種疫苗 最快下星期一可打針
- 2021-06-10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林穎茵
- 2021-06-10
政府宣布,12-15歲青少年明起(11日)可於網上預約接種復必泰疫苗,最快下星期一端午節(14日)接種第一針。除了自行預約於社區接種中心接種外,政府亦會安排校巴接送師生往返疫苗中心和提供到校接種服務,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專家認為若學校達七至八成接種率可有條件恢復全日制面授課,但要按實際情況,若有新措施都會有足夠時間準備、有詳情會再公布。 政府可安排校巴接送師生往返疫苗中心和提供到校接種服務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政府會為學校預留名額,安排校巴接送師生往返疫苗中心,最快21/6起可提供服務。若學校能達到一定人數及能提供逾1500尺場地,將可安排接種團隊到校接種,最快可於28 …
疫下行山熱 莫以環境與安全為代價
- 2021-06-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DMC
- 2021-06-06
記者: 張禕萌 楊禕 王婧言 楊子銳 楊真菲 2003 年香港爆發沙士 ,熱愛旅遊的港人無法出門,當年曾經掀起行山熱潮。在新冠疫情未全受控的今天,同樣的景象在香港山間重演。 山間垃圾亂人眼,漁護署發近千檢控/警告 「此前我去東龍島行山時,山上有很多垃圾。這樣的景象我倒是第一次見。在我的印象中,香港的郊野公 園管理得很好,市民不會隨地丟棄垃圾,所到之處都是 乾淨的」來自內地的學生王詩諾說。 一些行山人士缺乏公德心,行山時隨意丟棄垃圾令香港山間,垃圾已經成為了一 道扎眼的「風景」。漁護署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