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醫療、體育及環保

專題

陌生來電多不接 醫護聯絡難打通

  • 新報人
  • 記者:鄭凱安、黃欣盈編輯:許慧敏、林凱悠
  • 2025-03-31

每日大家都可能收到無聊電話,有市民選擇「斬腳趾,避沙蟲」拒絕接聽所有陌生來電,但就可能錯失重要電話。有醫生直言試過病人情況危急要致電家屬,「打左半個鐘,原來封鎖左來電」,有護士慨嘆與病人聯絡如玩「緣份遊戲」。 打不通的電話 鈴聲響起,手機屏幕是陌生號碼,這可能是大家的日常,有人會按收線,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主席郭宏駿醫生就選擇接聽,訪問期間電話兩度響起,答問被打斷。郭醫生無奈道:「15分鐘入面有兩個啦,無講嘢收咗線。」郭醫生解釋會寧願先接聽避免錯過任何重要電話。因他明白打緊急電話的一方,每次都希望對方接電話。 郭宏駿表示醫院來電常被市民誤以為是騷擾電話而被拒絕接聽。他記得有病人情況轉差,必須 …

港聞

流感季結束 防護中心料夏季近半機會再有高峰

  • 新報人
  • 記者:梁家俊編輯:符文詩
  • 2025-03-27

衞生防護中心今(27日)宣布冬季流感高峰期已經完結。 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指出,11星期的流感高峰嚴重個案 有498宗,330人死亡,又指今個夏季流感有近半機會有另一高峰期。 徐樂堅表示,本年度各個病毒指標都顯示著冬季流感數據下跌,其中成人嚴重個案有488宗,兒童嚴重個案則有10宗,兩者比疫情前的流感季,2018/19年間減少分別兩成及六成。而死亡個案中,成人有330人,沒有兒童死亡。徐樂堅表示,除了季節性流感外,諾如病毒亦會在冬季11月至3月期間傳播。本港在3個月內錄得135宗諾如病毒個案,而在200個到內地的遊學團中,則有5宗確診個案,當中2宗是「人傳人」感染。 徐樂堅表示,諾如病毒「在冬天 …

港聞

公立醫院加價 急症室加至400元 有市民稱可接受 亦有人覺得不合理

  • 新報人
  • 記者:譚櫻芝編輯:陳卓文
  • 2025-03-25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連同醫管局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2026年1月1日起,多個項目將加價,包括急症室危急以下級別收費上調至$400、檢查分為三個等級收費、住院、門診、藥費等都會加價。有市民支持加價減少濫用,又認為新收費合理、可接受,亦有人不贊同。 古先生指曾在街上跌倒暈倒,由救護車送到急症室,但未被評為第1、2類的危急病人,因此他認為對於這種非自願入院,急症室的加費是不合理。 對於急症室加價,楊先生表示支持,稱曾見到有人半夜打麻雀後回到家,因腳痛而召喚救護車送急症室,他指:「好多人用急症室係根本無呢個需要,係好浪費。」 黎小姐家人是長期病患者,需要定期到醫院覆診,以往使用過磁力共振服務,認為新 …

港聞

舞者無場港鐵站成跳舞地 望公共場所可開放跳舞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DMC
  • 2024-12-29

近年韓風帶動下,很多年輕人熱愛跳舞,有人專門學習跳舞。在場地缺乏下,有舞者選擇在公眾場所練習,例如港鐵站及大學等地方,不過港鐵站練舞會遭職員驅趕。許多舞者曾考慮預約康文署練舞室排舞,卻發現預約場地有困難,加上時間有限制。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設立公共舞蹈場地,支持舞蹈發展。 記者:藍卓詠、黃軍言、任藹琳   周末的奧運站,不難見到不同人在跳舞,有的是三五成群,有的甚至穿着同一系列衣服,如女團般排舞。不過在港鐵站練舞有可能被趕,但大部分舞者仍堅持選擇在港鐵奧運站練舞,主要原因是免費、地方大、地點方便等等。 自稱是韓舞團9nymph四人也經常相約到奧運站練舞,受訪的9nymph成員中有一半 …

港聞

政府推青少年護齒計劃 制定乳癌、乙肝癌症篩查

  • 新報人
  • 記者:梁彧睿編輯:林 幸言
  • 2024-10-16

李家超今(16日)在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等多項牙科支援措施,另制訂常見癌症的篩查計劃和推出社區藥房計劃。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將接替關愛基金牙科資助項目,為有經濟困難的長者及弱勢社群提供牙科服務,又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鼓勵市民預防牙患,及為學前兒童增設預防性牙科服務。 另會為常見癌症逐步制訂篩查計劃,包括乳癌篩查、研究人工智能協助肺癌篩查,以及推行乙型肝炎篩查以防治肝癌。他表示政府會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及推出社區藥房計劃,令市民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價錢相宜的基層藥物。 政府將重整母嬰健康及家庭計劃服務,以促進健康生育,包括加強生育輔導及育兒教育,亦提到會改善「全校園健 …

港聞

仁濟醫院縫針事故 父親哭訴女兒情況每日下滑 全家都很痛苦

  • 新報人
  • 記者:陳卓文編輯:伍思平、劉瑋晴
  • 2024-09-30

一名5歲女童於仁濟醫院縫合傷口後心臟驟停,目前在瑪嘉烈醫院的兒科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情況危殆。今午(30日)女童父親由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安排下,與律師會見傳媒,父親黎生稱女兒情況每日下滑,並不理想。他哭訴:「成個家庭好痛苦,無諗到俾仁濟醫院破壞左我個家庭」。至於仁濟醫院兩名涉案員工被控虐兒,案件今日提堂,兩名被告獲准保釋候查。 涉案女童於今年5 月因跌倒被送往仁濟醫院急症室進行縫合手術,其後出現心臟驟停致缺血性腦病變。黎生感謝瑪嘉烈醫院對心悅無微不至的照顧,幫他渡過最痛苦時刻的幾個月。 記者會中黎生談到女兒情況時不禁哽咽。他指,見到女兒每天睡在病床,全身插滿喉靠呼吸機呼吸,感到很辛苦,又形容只有 …

港聞

罕見病VHL令腫瘤頻生 新藥有效藥費每月12萬 團體望納入名冊

  • 新報人
  • 記者:甘麗妍編輯:林 葦津
  • 2024-09-24

「希佩爾-林道病」(von Hippel-Lindau disease),簡稱希林氏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基因突變會導致多個器官出現腫瘤。醫生稱近年有新藥有效縮少腫瘤,不用手術,惟每月藥費高達12萬,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於今日(24日)聯同神經外科醫生、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病人代表舉行記者會,希望將新藥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減輕病人負擔,不用面對「有藥無錢用」情況。 希林氏病一般發病是26歲,72歲的病人吳福源35歲病發,已經因這個病做了4次手術,切除腫瘤,他去年又再發現有腫瘤,知道有新藥就試用,幾個月後腫瘤明顯縮少。但問題是每月10多萬醫藥費是一大負擔,而且一用藥沒有年期。全港如吳 …

專題

香港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做好準備了嗎?

  • 新報人
  • 記者:林淑盈、周楚洇編輯:伍俊熹、陳惠娜
  • 2024-07-31

踏入2024年夏季,香港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浪;世界氣象組織(WMO)在2021年發表報告,指地球正出現巨變,全球極端天氣已成為新常態。 經常在媒體分享關於氣候變化議題、人稱武哥的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表示,氣候變化令颱風變得更強,引起海水上漲,這叫做風暴潮;而地球變暖,大氣層也更暖,變相可以容納更多水分,下雨時雨勢就會比以前更大。他說,如果從根本解決,就是要阻止全球暖化,不應繼續燒煤、石油,應該用多些再生能源。 治標的方法就是適應,例如堤壩起高些,建地下的儲水設備;他說在跑馬地的地底有一個好大、可以容納落暴雨時的洪水的設施,叫做soft water drainage。如果下大雨,水會落在 …

港聞

【BNN總動員:全城走塑】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浩然、陳佳鑫、陳豊贊、陳 芷澄、鄭希敏、張倩欣、詹 淳茵、方翠微、賴 嘉怡、譚 紹儀、鄧鈞尤、謝欣桐、黃凱晴、黃健浩、王安琪、黃思琦、邱建偉
  • 2024-04-22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即日起實施,市民的日常生活裏會受到甚麼影響?廣播新聞網17位記者,走訪食肆、酒店、商場、醫院、外地。 記者:陳浩然、陳佳鑫、陳豊贊、陳芷澄、鄭希敏、張倩欣、詹淳茵、方翠微、賴嘉怡、譚紹儀、鄧鈞尤、謝欣桐、黃凱晴、黃健浩、王安琪、黃思琦、邱建偉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Instagram : hkbubnn

港聞

垃圾徵費試行三日 居民稱指定袋太細不實用

  • 新報人
  • 記者:李景琳編輯:陳 鈞延
  • 2024-04-03

政府自本月1日起,在全港14個試點推行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包括政府大樓、住宅、商場、食肆以及院舍等。記者今(3日)到訪荃灣滿樂大廈安寧樓及深水埗兩個「三無大廈」的住宅試點,有居民表示指定垃圾袋太細並不實用。 住在荃灣滿樂大廈安寧樓的黃先生表示指定垃圾袋不足以應付家居垃圾分類,「我覺得可以學習外國的做法,分四類小型垃圾桶。」他指,派發的指定垃圾袋尺寸太小,不能套在家中垃圾桶,故需先用普通垃圾袋盛載垃圾,然後再用指定垃圾袋包好扔掉,因此認為並不實用。他續指,屋邨內有不少長者,要特地到樓下扔垃圾,對他們造成不便。 今(3日)下午,深水埗的兩座大廈門外,均有政府人員在門口擺放攤位,讓居民查詢和索 …